叠山书院:薪火相传,点亮一方文化之光

2025-04-03 19:03 阅读
江西档案

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而建,600多年后又培养了一位现代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位于今弋阳县城信江北岸的叠山书院,孕育了不同历史时期两个人的精神内涵,成为信江流域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叠山书院

谢枋得是南宋文学家,号叠山,今弋阳人,与文天祥同科进士。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因为在殿试上无情地揭露了当权者的腐朽统治,抨击当朝宰相董槐、宦官董宋臣的不法行为,对奸臣贾似道屈膝投降金朝的行为予以无情揭露,遂遭贾党排挤和打击,先留任京都为考官,后辞官回家以教书为生。元兵南侵时,他自费组织义军抗元。南宋投降后,他参与文天祥组织的流亡政府继续抗元,血战安仁,再战铅山。崖山海战失败后,南宋灭亡,已无复国的希望,谢叠山避走武夷山,以教书为生,教育学生爱国,以教书形式继续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元朝屡召谢叠山出仕,他坚辞不应,后被强制送往大都,绝食而死,全家殉难。

为纪念谢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气节,1313年,家乡民众不顾官府阻挠,建成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叠山书院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清朝末年,科举制废除,叠山书院改名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开设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自然、体育、手工、图画和修身等课程。此时的叠山书院已注入传授新文化知识的近代元素。

方志敏

方志敏,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1916年秋考进县立高等小学第一届高小班。他在叠山书院学习3年,深受叠山事迹和叠山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爱国活动,这也成为他一生反帝反封建、寻求解放斗争的开始。他与邵式平一起在书院桂花园秘密组织了赣东北第一个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弋阳九区青年社”,并发动了声震江西的弋阳人民抵制日货运动,为叠山书院增添了新的光辉。后来,方志敏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出年轻的生命,形成了“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

叠山书院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屡有兴废,如今,修葺一新的书院在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的点缀下,重现昔日风采。主体建筑由文昌阁、藏经阁、明伦堂、桂花园、山长室、望江楼等6个部分组成,6个单体建筑由长廊贯穿形成建筑群。主要建筑均为石木结构,朱漆、浮雕、飞檐、耸角,工艺精巧,古朴典雅,宏伟壮观。登楼远眺,信水荡荡,远山含黛,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