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烘焙人撬起四百亿产业版图
四方技艺、八方来客,人潮涌动、糕饼飘香。3月31日-4月2日,2025中式糕点博览会在鹰潭信江新区举行,600余家企业参展,近7万人次到场观展。
展会上,合肥詹记、南京泸溪河、六贤记等20家领军企业重磅集结,为“中式糕点之乡”摇旗呐喊。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全国知名品牌都是从鹰潭走出去的。
从谋生扁担,到10万“果子大军”;从街头摊位,到3万家门店;从夫妻作坊,到80家亿元企业;从草根经济,到400亿特色产业……如今,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地区,几乎都可以找到鹰潭人开设的烘焙店。
那么,鹰潭的烘焙产业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呢?

2025中式糕点博览会现场。

闯:香飘天下
拿起一块刚出炉的桃酥,放入口中,立刻被浓郁的香甜包围。“我们的材料只有鸡蛋、面粉、油、糖等,没有防腐剂、添加剂,吃过的人大多会成为回头客。”鹰潭市客盈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林元说。
彭林元何许人也?他被同行尊称为鹰潭烘焙产业“祖师爷”,十几岁就跟着长辈学做糕点,制作各类中西式糕点超过40年。他既是鹰潭最早一批从事烘焙行业的人,也是最早一批外出创业的“闯客”。改革开放以后,鹰潭夏埠、鸿塘、志光、上清等地一批人员开始外出从事桃酥、蛋糕等烘焙行业。彭林元在贵溪开了第一家店铺后,又将烘焙事业拓展到浙江、四川、江苏等地。
1992年,彭林元离乡来到义乌开了桃酥店。为推广自家产品,他将桃酥免费分发给顾客和周边店铺老板品尝,很快就做出了口碑。作为先行发展起来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桃酥售价远超家乡鹰潭,彭林元在那个年代就实现月入数万元。
不过,由于不懂经营销售,彭林元的店开了一段时间后销量出现回落,他只好换一个地方再起炉灶。后来慢慢摸出门道,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准备好礼盒去拜访当地产品热销的烘焙店,先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
慢慢地,从煤炭、柴火烘烤,到买电热管自制电烤箱,彭林元的设备不断更新;从只有桃酥、蛋卷两样“看家本领”,到根据南北差异调整品味,不断开发出几十种新品,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人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彭林元对前来学徒的年轻人来者不拒,把烘焙技术、经营手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主动借钱给他们开店创业。如今,很多他的子侄辈把生意越做越大,产业规模远超彭林元。
凭着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劲头,像彭林元这样从鹰潭走出去的烘焙人以亲带亲、以户带户,以夫妻店、师传徒为模式迅速扩张,形成了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发展势头,涌现出合肥吉利人家、汕头华荣食品等一大批区域性知名企业。

2025中式糕点博览会现场游人如织。

聚:抱团发展
近年来,烘焙产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成本上升、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等问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2016年4月,许多回乡过节的鹰潭烘焙知名人士受邀参加座谈会,一同探讨如何做大做强鹰潭烘焙产业。
“我们都是夫妻店,后面烤出来,前面卖出去,没有叫得响的招牌”“未来烘焙业要求定制化服务,我们得培养人才,改进服务”“要瞄准新的营销渠道,加快建立资本纽带、供应纽带、人事纽带,将烘焙产业发展成要素环节”……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大家的设想,很快在政府的支持下变为现实。
2016年,在信江新区的积极推动下,鹰潭烘焙从业者组建了自己的行业组织——鹰潭市焙烤商会。商会成立后,定期组织各类交流活动,引导会员单位分析市场形势、寻求合作机遇。目前,商会已有会员单位450多家。

参展商洽谈合作事宜。
2019年,鹰潭引入国内烘焙培训行业一流院校麦子熟了面包学院,突出技术、产品研发优势,为鹰潭烘焙产业培养高素质后备力量。
2020年11月,鹰潭市农商银行与市焙烤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烘焙贷”特色产品,投入5亿元信贷资金,有效解决了烘焙产业从业者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难题。
此外,鹰潭还加强与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开展食品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出了鹰潭荟聚商烘焙原材料集采平台,为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
鹰潭市焙烤商会会长詹振华感慨地说:“这几年,地方政府从整合行业协会资源到发展会展经济,从争取资金支持到建立培训学校、研发基地,推动实现‘上下游串联、抱团式发展’。”

“振兴杯”焙烤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兴:创优环境
上午九点,麦子熟了烘焙学院培训导师、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冠军徐伟男准时开课,直播讲授烘焙产品制作技艺,并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
在外做了30年糕点的彭胜远,如今重回“新手期”,经常跟着徐伟男“补课”。“现在烘焙行业朝着健康化、国潮化发展,只有不断吸纳新东西,才能做出让顾客认可的产品。”彭远胜说,鹰潭相当于一个“补给站”,源源不断地将新技艺、新产品送到前方门店。
针对鹰潭烘焙产业生产和销售两头在外的特点,鹰潭市大力实施“产业布局优化、技术研发攻关、工艺装备提升、市场品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塑造”五项行动,加快由传统外销向产业落地的跨越。
设立贵溪市白鹤湖食品产业园,有效解决了辖区内烘焙企业数量较少且布局分散等问题;投入约2.2亿元打造烘焙特色小镇周塘村,让烘焙产业有了集中展示、可供体验的商贸文旅基地;优化行政许可、金融、水电气等服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环境……
在园区内的江西七味食品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一个个金黄酥脆的蛋卷新鲜出炉。公司总经理徐初昌说,“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供给全国各地的烘焙门店,每天仅面粉就要消耗近8吨。”
徐初昌也曾是众多在外“果子大军”中的一员,先后在青岛、广州、上海等地开设中式糕点店。2017年,徐初昌回乡创办企业,专攻蛋卷生产销售,成为“果子大军”的后方供应商。短短几年,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年产值已突破亿元。

麦子熟了学院线上直播销售产品。

扬:培育品牌
泸溪河,是业内专营新中式烘焙的头部品牌,其招牌产品桃酥系列、绿豆冰糕、乳酪蛋黄、老式鸡蛋糕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品牌创始人黄进介绍:“泸溪河,是我的家乡‘中国桃酥之乡’——江西鹰潭的一条母亲河,这也是品牌名称的由来。”
成立于南京,却溯源于鹰潭。像泸溪河一样,一大批鹰潭籍优质烘焙企业、品牌纷纷涌现。
2015年才起步的杭州六贤记,绿豆糕、肉松卷、蛋黄酥等传统糕点广受欢迎,10年间将营收做到6亿元;合肥詹记,从无水蜂蜜蛋糕起家,20多年间从一家小店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拥有161家直营门店的连锁品牌……
鹰潭市焙烤商会会长詹振华表示,与2017年相比,目前鹰潭在外发展的烘焙企业门店数量增长近三分之一,产值翻了三番,形成了3万余家门店、80余家亿元以上企业、400亿年产值的特色产业,并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2017年9月,鹰潭市被授予“中国桃酥之乡”称号,2023年成功复评。2018年4月,鹰潭市被授予“中式糕点之乡(桃酥)”称号。同月,第一届中国(鹰潭)中式糕点博览会暨首届中国(鹰潭)桃酥节举行。此后连续举办五届,成为中部地区知名的全国专业型展会。
从信江河畔到天南地北,鹰潭人用炉火焙制乡愁,如今他们正蓄势待发,在更大的市场书写“赣味传奇”。(作者 张俊娟 王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