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让你的身体说话
徐慧 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
颈椎病,这一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低头看手机、电脑办公等,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不仅给患者带来颈肩部疼痛、僵硬等不适,还可能引发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医护理原则
在中医领域,颈椎病被归为“痹证”范畴,其发病与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中医护理颈椎病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通过多种手段综合调理,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体质的目的。
二、中医护理方法
(一)中医药辨证治疗
颈型颈椎病:此类型颈椎病多因外感风寒之邪,致使经络不通。治疗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葛根汤或添加桂枝较为常用。若患者伴有咽喉炎症,是因为外邪侵袭所致,此时可加入大元参、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大元参具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的功效;板蓝根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金银花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这些药物的加入有助于消除咽喉炎症,同时不影响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若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偏瘀阻寒凝,说明气血运行不畅且有寒邪凝滞,此时祛瘀通络是关键,身痛逐瘀汤为常用方剂。疼痛伴有湿热症状,如局部红肿热痛等情况,需要清热利湿,当归拈痛汤较为适宜。当患者出现麻木症状时,在上述方剂中加入止痉散(蜈蚣、全蝎),蜈蚣和全蝎都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的作用,有缓解麻木的效果。而以麻木为主且伴有肌肉萎缩的情况,是气虚血瘀、经络不通的表现,取益气化瘀通络法,补阳还五汤等方剂常被应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伴头痛者,若偏瘀血,说明瘀血阻滞经络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头晕头痛,此时宜祛瘀通络、化湿平肝,血府逐瘀汤是常用选择。要是偏痰湿,痰湿上蒙清窍则头晕,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可化痰祛湿,改善症状。头晕头胀如裹,胁痛、口苦、失眠者,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这种情况下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温胆汤比较合适。头晕神疲乏力、面少华色者,是气血不足且有湿邪的表现,取益气和营化湿法,益气聪明汤为常用方剂。
脊髓型颈椎病:肌张力增高,胸腹有束带感者,是瘀血阻滞腑气不通的表现,取祛瘀通腑法,复元活血汤可起到治疗作用。如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者,是脾肾亏虚的表现,取补中益气,调养脾肾法,地黄饮子合圣愈汤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
(二)中药外治疗法
中药外治疗法是通过将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然后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相应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常见的中药外治法包括腾药、敷贴药和喷药等。这些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三)推拿和正骨手法
通过专业的操作,可以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促进气血生成,活血祛瘀,加速组织代谢,解除肌肉紧张,实现理筋复位。基本手法如摩法、揉法、点法、按法和扳法等,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操作。对于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存在其他特定病情的患者,如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等,应禁止使用后关节整复手法。此外,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也应避免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以防发生意外。
(四)针灸疗法
包含针法与灸法两部分。针法是指运用精制的金属针具刺入人体特定部位,再以恰当的手法施加刺激;灸法是将艾条或者艾炷点燃后,对穴位进行熏烤刺激。这种刺激能够对人体经络、脏腑的气血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是一种综合调理的过程,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体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