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做好“吃”文章,广迎天下客
在湘赣交界的青山绿水间,萍乡市上栗县如同一颗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明珠,不仅有着流光溢彩的花炮产业,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也熠熠生辉。当文旅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上栗做好“吃”文章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栗,除了盛产细腻有韧性的挂面、酥软香甜的老月饼、肉质鲜美的黑山羊、软糯可口的月亮粑粑,还有让人吃了还想吃的麻辣豆皮、酸枣糕、番薯麻片、冻米糖等美食,可谓“餐餐不重样、顿顿吃不腻”。值得一提的是,上栗花炮文化与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比如,摆宴席时,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品美食,已成为上栗人乃至全国各地共同的乡愁记忆。这些历经岁月淬炼的饮食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上栗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血脉,让上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虽然上栗的美食能让人大快朵颐,但客观来看,当前,上栗饮食产业与之高质量发展的愿景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上栗的黑山羊、楚山田螺、酸枣糕等传统美食已走出江西,销路还不错,但整体产业的发展格局仍存在“小而散”“优势不明显”“缺乏头部品牌”“没有制定产业标准话语权”等问题;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饮食技艺的传承动力不足,部分“老字号”美食面临技艺失传风险。更为关键的是,上栗饮食文化的故事挖掘、讲述和传播能力亟待提升——许多游客品尝了上栗美食却不解其文化渊源,难以形成深刻记忆点。与此同时,周边地区正将饮食文化作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发力点,比如莲花县营造“莲文化”对外大力推广莲花血鸭、明月山风景名胜区开展的富硒美食体验活动游人如织、万载将本地特色小吃融入烟花销售环节等等,无疑对上栗饮食文化突围形成了竞争压力。
为此,上栗要稳住阵脚,在居安思危中对饮食文化产业链改革创新,方能使其富民强县、行稳致远、有口皆碑,让传统美食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在全面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首先,可构建“美食+文化+旅游”的全天候体验模式。比如,在杨岐山景区开发素食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参与制作并了解背后的禅意;在上栗国际花炮文化节、国际创意烟花设计大赛、创意燃放大赛期间打造“舌尖上的节庆”,设计融合花炮元素的特色宴席,以积累游客对上栗饮食文化的情感价值。其次,全力培育本土饮食文化龙头企业,支持“老字号”美食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开发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创新产品,如上栗酸枣糕可研发低糖版本、增加文创包装、强化与直播带货平台合作。再次,进一步建好美食地标,在人流量密集的位置整体性打造“上栗美食街区”,集中展示非遗技艺,释放夜间饮食文化消费活力。最后,讲好美食故事,通过短视频、美食纪录片等形式,将上栗饮食与名人典故、民间传说相关联,提升文化附加值。
有理由相信,通过产业链整合、品牌塑造、体验升级,上栗完全有条件将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转化为广阔的“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因美食而来,为文化而留。而全力做好“吃”文章的上栗,必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广迎天下客,笑纳四方情。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