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等于无人驾驶吗?

2025-04-12 07:24 阅读
人民网评微信公众号

近日,广东云浮市交警发现一男子在高速上边开着智能驾驶边睡觉,且是超速驾驶,开车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行程超过100公里,所幸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该司机被记6分,罚400元。

“广东交警”发布的视频截图

出于对智能驾驶功能的信赖,一些司机在开启智能驾驶后剪指甲、玩手机、睡觉、听电子书等等情景屡屡上演。驾驶人将“智能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已不是个案。

毋庸置疑,无人驾驶汽车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仅以概念为例,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自动辅助驾驶、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普通人就很难分得清。

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技术由低到高划分为L0到L5共6级。当前,我国无人驾驶技术整体尚处于L3级试点阶段。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处于L2级,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辅助作用。换而言之,所谓“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均不等于真正的自动驾驶。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是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的领跑者。今年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将“个人乘用车出行”纳入范围。日前上海发布《关于划定浦东新区第三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范围。深圳“AI公交”驶上城市街头,等等。系列举措释放积极信号,同时必须注意到,上述方案均对自动驾驶创新应用活动进行了全环节规范,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保障的各项要求。

权威的智能汽车行业规范标准及相关科学研究报告指出,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方面,需要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的高效配合。

除了技术局限,“聪明的车”也离不开“智慧的路”,车路协同的程度对无人驾驶有直接影响。车路协同能通过路侧设备和云端数据共享,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上的局限性。然而,在恶劣天气、施工路况、突发障碍物等复杂场景下,车路协同系统是否能及时有效向车辆发送信号,让车辆提前做出规划和决策,还有赖各方面硬件设施的升级和完善。

 

然而反观现实,一些车企在新品宣传时,有意无意混淆自动驾驶分级概念,夸大辅助驾驶性能。“一边开车一边开会”“百万销量0自燃”“智驾开长途全程很轻松”等在新车上市发布会等场合频繁出现。加上某些自媒体、营销号,不负责任地通过“高速开车时盖被躺平睡觉”“通勤过程中闭眼休息”等内容博流量,暗示“智能驾驶时双手可以脱离方向盘”。导致部分车主想当然地以为,高阶智能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可以替代驾驶员。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以来,安全性始终是关注焦点。只有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开放-法规适配”的良性循环,才能推动自动驾驶从示范运营走向规模化商用。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绝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去盲目信任、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在当下,无论何种智能驾驶都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更谈不上无人驾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