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梦救不了“美国优先”

2025-04-12 07:29 阅读
北京日报

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人普遍不认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初期的外交政策。其中,对于特朗普政府想要接管格陵兰岛的想法,54%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反对。

“格陵兰岛不会被出售,格陵兰岛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一部分,我们也永远不会成为美国人。”

“这不仅关系到格陵兰岛或丹麦,也关系到我们几代人在大西洋两岸共同建立的世界秩序。你不能吞并另一个国家,即使以安全为由。”

此前,面对美国三番两次的“夺岛”言论,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新任总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先后喊话。这场“公开抢劫”引发了全球关注。

 

(一)

美国对于格陵兰岛垂涎已久。

早在1867年,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后,就试图购买格陵兰岛,以实现对加拿大的“三面合击”,迫使加拿大并入美国。

1946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试图以1亿美元购买格陵兰岛,但被丹麦政府拒绝。

2019年,特朗普同样明确表达了对格陵兰岛的兴趣,并称购买该岛是“一个非常大的房地产交易”。

“二进宫”后,特朗普再次强调“美国100%会得到格陵兰岛”,称美国政府已开始估算控制该岛的花销和收益。而当被问及此举将向世界其他地区传递什么信号时,特朗普表示,“我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也不在乎。”

 

(二)

当今时代,主权平等、领土完整是国际秩序的基石。作为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拥有高度自治权,国防和外交事务由丹麦政府掌管。美国何以公然“强夺硬买”,严重侵犯他国主权?

只能说,在霸权主义者看来,没有什么国际秩序和国家主权,只有美国利益优先。

格陵兰岛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交汇处,西邻加拿大,东望北欧西欧,可谓“通两洋、瞰两陆”。同时,岛上蕴藏着数百亿桶石油,以及丰富的稀土资源。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就在此设立了军事基地,冷战时期格陵兰岛则是欧美对抗苏联的前哨。如今,该岛北部有美军驻防的图勒空军基地,部署有导弹预警系统和卫星监测站,支点地位不言而喻。

眼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通行条件逐渐改善,有人认为,其可能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新苏伊士运河”。在美国眼中,控制格陵兰岛就等于提前掌握了“北方捷径”,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三)

“公开抢劫”,对美国来说也不是新鲜事。

从建国之日起,甚至更早之前,扩张基因就根植于美国的血液之中。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购买土地,且这些买卖均非“你情我愿”。比如,1846年,在欲出重金购买加利福尼亚遭拒绝后,美国派出数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入侵墨西哥,最终迫使墨西哥将包括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几乎一半国土“拱手相让”。通过一次又一次伸手、掠夺乃至血洗,美国从最初共计仅80万平方公里的13块殖民地摇身一变成为陆地总面积世界第四的国家。

二战结束后,世界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一系列机构和协议都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然而,凭借经济、金融、军事霸权地位,美国屡屡突破“合理的主权利益”限制,打着“捍卫民主”“人道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等各式旗号,肆无忌惮干涉他国内政,强行改造他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酿成诸多人道主义灾难。操纵拉美,搅局中东,点火东欧、插手亚太……美国的行为,始终围绕着自身利益最大化。

眼下,特朗普接连扬言“加拿大是美国第51个州”、“墨西哥湾”将更名为“美国湾”、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种种看上去不靠谱的粗暴表达,背后仍是“殖民主义”思维。

 

(四)

美国仍痴迷于“拳头的力量”、沉溺于“丛林法则”,但今天的世界早已换了人间。

正如在格陵兰岛,美国政府代表团挨家挨户敲门却没人搭理,副总统万斯的外交辞令也只能对着美军基地“自嗨”。

以更大视野看,美国急迫地在世界版图上“圈地”,某种程度上反而暴露出其对霸权衰落的焦虑。有人总结,“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全球化”,这是美国制霸世界的法宝。但眼下,美国国内矛盾重重,霸权根基加速垮塌;对外,其号令天下予取予求的局面也早已不复存在。有学者分析,“经济和科技的变革都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已经到来。美国已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者,(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七国集团在经济体量上也比不上‘金砖国家’。”

单极世界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时候,越是急不可耐放狠话、上蹿下跳搞动静,越会激起公愤和群嘲。天下苦美式霸权久矣,眼见霸主难看的吃相,是闪电滑跪、割肉饲狼,还是捍卫主权、战略自主,更多国家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关末)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