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传统拓现代:中医药管理的融合之道

2025-04-14 09:47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周之人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人民医院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通过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在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医药管理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要守住传统的根基,又融入现代管理理念,才能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一、中医管理中的传统守护

  (一)理论体系传承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便已初步形成。中医管理的核心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治未病”等基本理念,奠定了中医药独特的服务方向和诊疗模式。中医学的管理实践注重弘扬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个体化治疗原则,并将其融入疾病预防、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健康服务的多样化、精准化。

  (二)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

  为确保技艺延续,可以通过师承教育、技艺展示和学术传承等方式,系统性培养年轻一代中医药人才。在师承教育中,注重以实践带动学习,使学徒在临床实践中掌握诊疗技术。举办传统技艺展示活动,向更广泛的群体传播中医文化精髓。设立专项学术研究基金和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中药材质量保障

  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实施严格的产地溯源管理,确保药材来源的稳定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种植和采收过程进行监控,规范化管理中药材的生产流程。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传统药材炮制工艺的保护和研究,推动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中医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一)科研与产业化结合

  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医疗机构合作,深入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疗效研究,不断完善中医药知识体系。推动中药现代制剂开发,优化提取工艺、提高药物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中药产业化,助力中医药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积极构建中医药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病历信息的规范化记录与共享,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史,提高诊疗效率。建立线上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中医咨询与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中医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二)国际化传播

  在跨文化交流中,通过标准化翻译,确保中医药术语和文化内涵被准确传递,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推广奠定基础。推动中医药与国际医疗机构合作,参与国际健康领域研讨,以科学数据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及价值。通过品牌推广活动、文化展示等,让世界了解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与深厚文化底蕴,为中医药全球化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三、守传统与拓现代的融合之道

  (一)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中医药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政府可制定中医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从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向高水平中医药研究平台建设迈进,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制度支撑。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注入活力,使中医药在现代化浪潮中更具竞争力。

  (二)公众认知与文化传播

  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活动,如举办主题讲座、线上线下科普宣传和互动体验等,增进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文化节目和博物馆展览等形式的文化传播为中医药注入新的活力,让其更贴近现代生活。教育体系中加强中医药相关知识的融入,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促使其从小形成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为未来传承打下基础。

  (三)中西医协同发展

  在疾病治疗方面,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复杂性疾病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可以相互补充,提升疗效。在日常管理中,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优化诊疗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西医精确诊断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更符合现代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为中医药国际化推广提供科学支撑。

  总而言之,守传统与拓现代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中医药管理中,应始终以守护文化根脉为基础,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工具,不断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医学体系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