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真的能彻底治愈吗?

2025-04-14 09:47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李卿华 南宁康园医院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身体的细微变化,直到疾病来袭,才恍然大悟健康的可贵。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中上腹的不适、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症状,很多患者的症状往往难以得到彻底控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种长期困扰。那么,慢性胃炎,真的能够彻底治愈吗?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调理,通过对症的方式进行调治,从而摆脱它的困扰。

  一、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并不具备高度的特异性,常见表现包括上腹部胀满、嘈杂不适、反酸、食欲不振以及隐痛等。在中医理论中,非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分别与胃络痛和胃痞有相似之处,并可归类于中医的胃痛、痞满、嘈杂、呕吐等范畴。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成因多与脾胃虚弱及内外邪气的侵袭有关,其中饮食不调和情绪因素占据重要地位。

  饮食因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导致食滞内生;或过食寒凉、温热不当而伤及脾胃;或食用不洁食物,使邪气从口入;或偏好辛辣肥腻食物,导致湿热内生。这些因素均可引发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胃失和降。

  情绪内伤:长期焦虑、忧思过度,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长期肝气郁结还可能化火,形成肝胃郁热。

  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及脾胃,或误治、滥用药物损伤脾胃,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湿浊内生,气机受阻;胃阴虚弱则滋养功能失职。

  二、关于慢性胃炎的治愈问题

  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而言,经过适当的治疗,通常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实现治愈。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胃癌。慢性胃炎的进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发生胃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胃炎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在治愈后,仍需注意保护胃部健康,以防复发。

  三、中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尤为注重依据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即辨证施治。

  (一)肝胃气滞证

  治疗方法:调理肝气,顺畅气机

  方剂: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进行加减。药材包括柴胡10g、香附6g、白术10g、陈皮6g、白芨10g、乌贼骨10g及甘草3g。

  (二)肝胃郁热证

  治疗方法:疏肝解郁,清热降火

  方剂:采用加减清化饮。药材包含绵茵陈15g、黄连6g、大黄3g、枳实10g、佩兰10g、白芨10g、乌贼骨10g、三七3g(冲服)及柴胡6g。

  (三)脾胃湿热证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方剂:选用黄连温胆汤进行加减。药材有黄连6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芩10g、滑石10g及乌贼骨10g。

  (四)脾胃气虚证

  治疗方法:健脾补气

  方剂:使用抗萎协定方。药材为生黄芪10g、生白术10g、茯苓10g、佛手10g、陈皮10g、丹参10g及当归10g。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丸。

  (五)脾胃虚寒证

  治疗方法:温补脾胃

  方剂:黄芪建中汤。药材包括黄芪15g、干姜5g、白术6g、陈皮10g、党参10g、三七3g及白芨10g。

  (六)胃阴不足证

  治疗方法:滋养胃阴

  方剂:以沙参麦冬汤为基础进行加减。药材有北沙参6g、麦冬6g、玉竹6g、乌药10g、佛手10g及生甘草3g。

  (二)中医外治疗法

  针灸:针刺穴位包括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等。肝气犯胃者加刺太冲、期门、章门等穴;情志抑郁者加刺神门穴;食滞者加刺解溪穴;长期消化不良者加刺胃俞、脾俞等穴。灸法可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

  推拿:手法包括掌摩胃脘部及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按摩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以及拿捏肩井穴。

  慢性胃炎虽然顽固,但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特色疗法以及调养,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然而,其治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同时注重调养与预防,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最好的“良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