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防范策略
黄英 容县妇幼保健院
在过去20多年里,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已经明显降低,但是产后出血仍然是产妇的死因之一。那么,妊娠女性产后出血有哪些高危因素?该如何防范呢?本文为您简单科普。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方面的因素、软产道出现裂伤、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原因所致。医学临床上最容易出现的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
(一)导致子宫收缩的因素
系统性因素:产妇的年龄大,身体过于肥胖,伴有慢性全身性疾患,易导致产后出现宫缩乏力及阴道流血;另外,孕妇生产知识不足,存在恐惧心理,心理压力大,也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
产妇原因:由于产妇进行长时间的分娩,饮食缺乏,休息不好,身体过度劳累,同时伴有妊高症、妊娠糖尿病、宫腔感染等病症。
子宫方面:子宫存在畸形,子宫有肌瘤,以及子宫肌纤维出现异常等疾病的产妇。怀孕次数多、生产次数多都可能引起子宫肌和内膜的损害,如多胞胎、羊水过多、巨大儿以及剖宫产等。
(二)胎盘因素导致
如果产妇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不良情况时,就会出现胎盘滞留、发生胎盘粘连、胎盘出现植入或残留等情况。
(三)阴道撕裂伤
软产道包括产妇的会阴部位、阴道部位、宫颈部位直至下半部部位。由于产程中出现的急产、产妇的产程过快、巨大儿、产道出现水肿、发生静脉曲张、弹性差等因素,都会加重产妇的软产道,造成产妇大出血。
(四)血液凝固紊乱
血液病:如产妇存在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或者存在血液病、肝病,这些都会加重产妇的凝血机能紊乱。
妊娠及分娩期间出现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腹中死胎等均会对患者的凝血作用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妇出现大出血的危险。
二、产后出血的有效防范策略
(一)加强产前护理
在孕期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诊治,同时要了解剖宫产术后发生的相关风险,特别是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方面存在疾病、凝血功能紊乱等情况的患者,要在临产前将其送往具备输血和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
(二)孕期保健
孕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铁、叶酸等营养素,以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同时,要积极控制妊高症等并发症。
(三)积极应对产后第3期
在第3产程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显著地降低产妇的出血量,减少产妇的并发症。
1.预防性应用宫缩:以下是防止产后出血的一些药物:
催产素:可作为防止产妇分娩时出血的第一选择。方法:采用催产素10U稀释后,在头位胎儿前肩娩出后,或全身娩出后,采用催产素10U稀释后进行肌肉注射。
卡贝缩宫素:半衰期(40~50分钟)比缩宫素更早,起效时间更短,用药简单,100 mg一次(1分钟以内)或肌肉注射均能降低治疗性宫缩剂的使用,其安全性和缩宫素非常相似。
麦角新碱: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催产素联合肌肉注射200微克。应用麦角新碱与催产素结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后出血,特别对于高风险的患者,但是也有一定的禁忌,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的产妇。
米索前列醇:只有在缺少催产素及其他宫缩剂等医学条件较差的地方才能用来防止产后出血,建议服用400微克或600微克。
2.延期钳夹与可控牵引:国内外研究显示,新生儿娩出后1~3分钟钳夹脐带对胎儿更有益。只有出现窒息情况,需要尽快娩出并进行抢救时,再进行钳夹并剪断。通过对胎儿进行控制牵引来帮助胎儿顺利分娩,但不是必要措施,只有当助产者对牵引方式比较了解,并且觉得确实需要时才会采用。
3.预防性子宫按摩:为防止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建议在预防性用药之后定期做子宫按摩。产妇生完孩子后,助产士应当触摸宫底部,以掌握宫缩的状况,能及早地察觉到宫缩乏力。分娩2小时以内(有高危因素的孕妇4小时以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要注意监测宫缩、出血量,并积极进行膀胱排气。
三、结语
总之,不论资源丰富与否,都必须有足够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才,以及一个快速提供资源、介入措施的专业团队,才能保证产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