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郎演唱会看英雄之城的“破圈”之道
4月13日晚,随着《我的祖国》旋律响彻赣江两岸,“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南昌站”落下帷幕,但英雄城的故事仍在继续。南昌站以“红歌新唱”“山歌复兴”“文旅联动”三大关键词,诠释了文化厚度与城市温度的深度融合,这场音乐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证明:将文化厚度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温度,能让城市在发展中更显独特魅力。
近年来,刀郎广受社会欢迎。荧光棒挥舞、万人大合唱,追忆火热岁月、纵享集体狂欢……当《映山红》与《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旋律响彻南昌夜空,刀郎身披炽热红袍化身英雄使者,以独特的嗓音和表达技巧,用一首首嘹亮的山歌,勾勒出了南昌这个英雄之城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这场的演唱会是刀郎与英雄城的相遇,是音乐盛宴与城市文化的双向奔赴,更彰显了南昌在文化破局和文旅新生态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听“山歌响起”,这是南昌以文化赋能,刷新城市形象的一个切片。在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语境下,“追一场演唱会,游一座城”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而“演唱会+”被誉为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的神奇密钥。
曲终人不散。复盘这场演唱会,不难看出,南昌以“绣花功夫”接住了巨大的流量,体现了英雄之城的情怀与气魄。面对数万歌迷的涌入,采用地铁加密班次、社区共享车位、交警分级管制等具体的措施,而这无疑是城市治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的跃升。为弥补歌迷的缺憾,国体中心内外场的联动设计更是点睛之笔,专门在国体中心开辟了“粉丝广场”,美食、轮滑、攀岩等应有尽有,让歌迷们在享受音乐之余,尽情释放活力,诠释了南昌“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持续为城市形象提升输出正能量。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谐共生的策略。演唱会是“行走的GDP”,南昌为“文化流量如何转化为城市能量”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破题思路——聚焦“红色+古色”定位,推出“白天看展、夜晚听歌”的文旅路线,让红色文化与潮流文化“由线到面”“串珠成链”,沉浸式体验给游客提供了情绪价值。数据显示,刀郎演唱会直接拉动消费16亿元,间接撬动消费逾25亿元;2024年,南昌以27场演唱会拉动直接消费16亿元,跨城观演人数占比近七成,形成稳定的“文演经济”生态,写就了南昌文旅从“景点打卡”向“深度沉浸”升级的生动实践。
南昌与武汉的“双城记”,更为区域文旅协作提供了新范式。两地以演唱会为媒,开通“歌迷专列”、共推“楚风赣韵”文创,不仅共享客源流量,更通过“长江中游三省旅游一卡通”激活跨省消费闭环。这种协同,打破了传统文旅“单打独斗”的局限,将城市间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补共赢的生态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先行区的对比下,中部城市群通过文化消费协同破局,既是对区域经济联动的创新探索,也为“中部崛起”注入了文化驱动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山歌余韵意悠长!”刀郎歌声会随风飘散,但城市发展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歇。英雄之城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积淀,更被时光赋予了成熟的魅力……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新高地、全省旅游中心地”是路径依赖,更是目标导向:从“山歌经济”长效计划到“四季活动”文旅矩阵,从打造“一县一街”消费街区到布局沉浸式体验空间,发展“首店经济”“国潮经济”文旅新业态,南昌正将短期流量沉淀为长期文化生态,将“网红”城市转化为“长红”城市!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拥有多少文化资源,而在于能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每一次文化事件转化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契机,南昌这座英雄之城的“破圈”之道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