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筑 法护成长:让每一朵“未”来之花向阳而生
每一朵花蕾的绽放,都需要阳光的守护;每一段少年的成长,都离不开法治的护航。在靖安法院,“阳光小筑”心理服务室不仅是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灵驿站,更是一张以司法温情编织的守护网。以“保护”为底色,以“治愈”为笔触,靖安法院正书写着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生动答卷。

从“破碎之家”到“心灵港湾” 书写沙盘上的和解
“许多孩子不会表达痛苦,但‘阳光小筑’能让他们‘开口说话’。”少年法庭法官吴文文说道。13岁的小丽(化名)曾因父母离婚纠纷深陷沉默,她在沙盘上反复搭建又推倒象征“家”的沙具,攥紧的双手和泪水让法官与心理咨询师意识到:破碎的家庭关系正撕裂孩子的安全感。于是通过沙盘游戏引导小丽吐露心声,并让父母全程旁观后,这对争吵两年的夫妻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约定每月共同陪伴孩子一天。
这间摆满卡通人偶、陶土玩具的“心灵港湾”,已为2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抚平心理创伤,更让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拾信任纽带。

从“审判台”到“治愈站” 司法长出温情之翼
“我们不仅要裁判案件,更要解开孩子的心结。”法官吴文文在回访帮教少年小林(化名)时感慨道。2024年,小林因盗窃被起诉,法官发现其父母长期疏于管教,遂联合心理咨询师开展“认知矫正+亲情修复”双线干预。经过1个月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小林主动退还赃款并写下悔过书,其父母也签署《监护承诺书》。该院创新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对未成年被告实施“心理疏导—认罪悔过—判后帮教”三步法,帮助7名罪错少年重返正途;对被害人则采取“创伤评估—定向修复—长期跟踪”救助模式,让司法审判从“惩”向“治”延伸。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 法治种子播撒心田
“当法槌敲响的瞬间,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法律红线。”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小林在课后心得中写道。该院的法官及助理担任着全县6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覆盖超2000名学生。在“沉浸式法治课堂”中,学生们穿上法袍、手执法槌,完整再现“校园盗窃案”庭审全过程。法官通过“案例复盘+法律解读”引导学生思辨,结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创新推出“防欺凌盲盒”互动游戏,让防性侵、反诈骗等知识在趣味问答中深入人心,同时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普法情景剧和微电影《归家》,展现少年因冲动伤人辍学的沉重代价,真正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共鸣”的普法跨越。
从“单线作战”到“全域守护” 织密成长守护网
“现在孩子愿意和我们视频聊天了。”收到家庭教育令后主动返乡的务工父亲陈某欣慰地说。面对涉案留守儿童沉迷网络等问题,该院构建“司法干预—社会共护”全链条机制。第一步司法兜底,联合妇联、教育局建立“督促监护+跟踪回访”机制,法官每月回访评估亲子关系改善情况;同时联动公安、检察等8部门共建“一站式”救助中心,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反复陈述创伤经历。第二步社会赋能,设立“法治关爱基地”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帮扶,联合社区开展“亲子沟通工作坊”,累计帮助20余个家庭破解教育难题。通过司法干预到社会共护的有效衔接,这张由多方力量编织的成长守护网,正为“问题少年”点亮回归正途的灯塔。
“向阳花开护新蕾,法治春雨润无声。”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靖安法院将继续携手各方,以“阳光小筑”为依托,坚持以“爱心”“责任心”“耐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让更多“未”来之花在阳光下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