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乡贤书法再拍高价有何看点?

2025-04-18 04:30 阅读
江西日报

  4月10日,在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会上,江西元代书法家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以2.5亿港元高价成交。此件拍品远超拍前估价,拍卖现场叫价超200次,历时一个半小时,成为香港苏富比有史以来竞价时间最长的拍品。对于江西人来说,这个2.5亿港元的拍品有哪些看点?

  首先是“江西元素”。

  这件草书的作者饶介是江西临川人。对于大多数江西人来说,饶介是个陌生的名字。尤其是抚州人,知道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老乡王安石、曾巩很正常,但知道饶介的,一定不会多。饶介是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书法家,在书法方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师承康里巎巎,开启了明代“吴门书派”的先河。明初著名书法家宋克、宋广,也在饶介门下。

  江西古代乡贤的高价艺术拍品不独饶介这一件。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春拍会上,曾巩的《局事帖》拍出了2.07亿元的价格;再上溯到2010年6月3日,黄庭坚的《砥柱铭》书法长卷在保利拍卖会上拍出了4.368亿元价格,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的最高纪录。可见,从拍卖市场上,也能折射江西人文底蕴之深厚。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既有“人证”也有“物证”的。

  其次是“价格坚挺”。

  在当前,拍卖市场并非那种热钱涌动的红火期,一些企业还面临着经营上的困难,有收藏爱好的企业家可能暂时还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投向拍卖市场。即便如此,饶介书法拍品还能创下如此佳绩,业内人士纷纷感叹:还是中国古代书法价格坚挺、含金量高。

  上海藏家刘益谦,曾以3.08亿元拍下王羲之书法摹本《平安帖》。当这件饶介书法落槌后,他在朋友圈说,有人说很久没见过亿元艺术品了,原因是很久没有出现好的艺术品。

  中国书法,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的品类之一。宋、元这类存世极为稀少的古代书法类拍品,无疑是收藏界顶流们的必争之地。

  第三是“真伪之争”。

  历来拍卖市场上拍品一旦拍出高价,就会引发广泛关注,从而引来真伪之争,譬如今年3月初,一件八大山人0.6平尺的小画在日本拍出448万元后,国内收藏爱好者们的真伪之争便接踵而至;当年高价拍出的《砥柱铭》,也是真伪之争持久未息。相对来说,《局事帖》虽有杂音,但总体上还是看真成主流。此次饶介书法拍品落槌后,较为罕见的是,舆论场上看假的声音微乎其微。

  根据鉴藏印和著录文献记载,饶介此卷草书曾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到了清初,归收藏名家安岐所有。后来,此卷入藏清宫成为乾隆皇帝的珍藏,被收入《石渠宝笈续编》和《三希堂法帖》。咸丰至光绪年间,该卷或归于恭亲王。辛亥革命后,其后人将王府藏品陆续变卖,此卷辗转由日本山中商会购得,最终归入日本佛教界名人石川舜台收藏。

  谁也不可能穿越回古人的创作现场拍照为证,因而,一种高价值的拍品,是否传承有序,一定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最后,这件拍品是不是会带来艺术市场的又一个春天?其实还是理性观察为宜。正如知名藏家所言,拍品能否拍出高价,本质上还是要看其是否高质量。

  □ 陈米欧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