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服务员、处处皆有烟火情 江西文旅爆火的背后逻辑

2025-04-20 15:47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4月13日晚,刀郎“山歌嘹亮”南昌演唱会落幕,3.2万名观众手中的荧光棒渐次熄灭,江西文旅的热度却持续飙升。社交平台上,“看完演唱会还能去哪儿”的攻略帖浏览量破千万,江西人纷纷在评论区“花式揽客”:“滕王阁夜景美到窒息”“拌粉瓦罐汤通宵营业”。事实上,这场文旅热潮的伏笔早已埋下——从网约车司机到派出所民警,从非遗传承人到“军装小哥”,江西人把“人人都是文旅服务员”的自觉,写进了日常的点点滴滴。

  “的哥”化身“历史讲解员”

  “您看这条路,当年八一起义部队就是从中山路向牛行车站进发……”网约车司机余策民一边驾驶,一边指着街景为乘客讲解。

  这位27岁“的哥”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业余时间最大爱好就是研究历史。为了给乘客提供更专业讲解,他自费在网络上学习历史,还整理了上万字的历史资料。

  “很多外地游客一上车就问‘南昌有什么好玩的’,这时候我就变身导游了。”余策民笑着说。他会根据乘客的时间安排,推荐“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万寿宫-滕王阁”的经典线路,还会绘声绘色地讲述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上个月有对北京来的夫妇,本来只打算在南昌住一晚,听我讲完海昏侯的故事,硬是改了行程多留一天。”

  “现在平台上的好评越来越多,很多游客都是冲着我的专业讲解点赞的。”

  公交行管员客串“诗词擂主”

  “请看车窗右侧,那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复古铛铛车窗边,行管员章心萌手持团扇娓娓道来。她和20名青年引导员组成的“公交文旅团”,在铛铛车或双层巴士上策划歌词接龙、景点竞猜,让车厢秒变“城市会客厅”。

  “落霞与孤鹜齐飞,请接下句!”章心萌发起挑战,车厢LED屏同步浮现《滕王阁序》动态画卷。当稚嫩的童声答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章心萌顺势递上定制书签作为奖品。

  这种“沉浸式导览”服务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有位香港游客在留言簿写道:“在摇晃的车厢背《滕王阁序》,仿佛穿越千年与王勃共赏赣江秋色。”

章心萌引导游客观光

  特警兼职“摄影师”

  “镜头往左偏些,把喷泉和双子塔都框进去。”秋水广场上,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史浩然半蹲着举起游客的手机充当人形支架,当喷泉跃至最高点时,他快速连按快门,定格下游客与南昌地标同框的精彩瞬间。这位90后小伙微信步数常年保持在2万步以上。从警至今,已经参与30余场大型活动安保,接受群众求助70余次。

史浩然为游客拍摄照片

  “跨年夜那天,有个小女孩和父母走散了,哭得特别厉害。”史浩然回忆道,“我们一边安抚她,一边通过广播找人,最后在美食区找到急疯了的父母。”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帮忙拍照到指路带路,从寻找失物到紧急救助,史浩然用细微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游客。

  民警打造“10万+守护站

  在滕王阁景区,滕王阁派出所民警谢琰和同事们同样步履不停。节假日期间,这里日均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最忙的时候,我们连饭都顾不上吃。”谢琰说。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派出所在景区内设立"暖心警务会客厅”,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便民服务。今年1-3月,他们推出的"证件回家"服务已帮助游客找回证件68件。

  “现在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纠纷少了,感谢多了。”谢琰笑着说,“前几天还有游客特意送来锦旗,说是在我们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民宿主理人跨界“玩泥巴”

  在景德镇,民宿经营者王强制陶艺术融入住宿环节,让游客参与拉坯、施釉和烧制全过程。王强介绍:“我不是专业老师,但想让游客真正‘玩’起来。”

  去年,他接待一家北京游客,父亲是陶瓷爱好者。王强安排他们住主题民宿,次日指导拉坯,游客用自制陶器记录旅行,兴奋地分享到社交媒体。

  “有个上海客人本来只住一晚,结果玩了三天,烧了十几件瓷器。”王强说。王强的民宿推出多种体验套餐,覆盖不同水平,平均游客参与率达80%。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景德镇陶瓷文化“活”起来。

  非遗传承人“整活”白糖糕

  “凭刀郎演唱会门票免费吃粉”——五妹汤店的活动,在演唱会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光顾。老板霍韬是南昌瓦罐汤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游客通过味蕾感受南昌魅力。

  “很多外地游客第一次吃南昌拌粉,都会被辣得直喝水。”霍韬创新推出三档辣度套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此外,霍韬计划推出“学说南昌话送白糖糕、油条”活动。游客学说“嫩好”“嗦粉”等短语,即可获赠传统小吃。霍韬表示:“通过互动,传播文化,让游客带走南昌的味道和记忆。”

  “江西‘出圈’了,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我们也要为江西文旅出点力。”这是霍韬在采访中总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90后“军迷”变身“红色讲解员”

朱明智在八一广场拍摄短片

  “这里是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地方……”在八一广场,身着八一起义军装的朱明智正在拍摄短视频。这位90后小伙,并非官方导游,却凭着一腔对家乡历史的热爱,成了南昌红色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南昌是英雄城,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和讲述。”朱明智说。他不仅自己学习研究,还利用业余时间,穿着这身特殊的“行头”,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拍摄短片,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天南海北的网友生动地介绍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他的视频不追求华丽的特效,凭的是内容的扎实和讲述的真诚,吸引了不少粉丝。

  “很多网友看了视频,都说想来南昌看看。还有些来旅游的游客,在广场上认出我,会主动过来交流,问我一些历史细节。”朱明智觉得,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南昌、喜欢南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