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游进”深山里

吴江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
深山里能养海鲜?日前,记者带着好奇走进湖口县付垅乡殷山村鳗鱼养殖基地,只见整齐排列的养殖池中,水流潺潺,水车式增氧机不停运转,激起层层浪花,一条条肥美的鳗鱼正欢快地游弋。
“水库中引入的山泉水无污染、溶氧量高,非常适合鳗鱼养殖。鳗鱼对水质、水温等环境要求极高,水源纯净才能产出高品质的鳗鱼。”基地负责人陈艺说,鳗鱼属高档特色水产品,在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很受欢迎。
5年前,陈艺在殷山村成立了水产养殖公司,开始养殖鳗鱼。5年来,基地共卖出鳗鱼近900吨,产值超5000万元。原本生活在大海的鳗鱼不仅在深山里安了家,还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
“天气一冷,山里就有霜冻,这鱼能养活吗?”2020年,朋友推荐陈艺来湖口养殖鳗鱼时,他满腹疑虑:“冬天那么冷,怎么养?”
“温度低,可以用加热泵嘛!”在朋友的劝说下,陈艺来到殷山村考察,第一件事就是装了5公斤山泉水带回去化验。“pH值、溶解氧、锌等指标全部处于鳗鱼养殖标准的最佳等级。”陈艺说,湖口的好生态给了他让鳗鱼“游进”山里的底气。
鳗鱼种苗只能在深海孵化,打捞上来淡化后才运输到基地养殖。成品鳗鱼养殖需要15至18个月,为了保证鳗鱼生长均衡,每两个月要按照体形大小分池。“养殖池也要经常换水,以保证水质优良,还要24小时监测池内的水质、水温数据,观察池里的养分和鳗鱼生长情况。”陈艺说,优质的环境养出的鳗鱼肉质更加细嫩、口感更好。江西、福建等地的厂家会定期收购,制成的冷冻冰鲜食品还销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为了将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基地建造了废水再利用系统,在鳗鱼池边配建水池,每当换水时,带有剩余饲料渣和鳗鱼排泄物的水经过物理过滤后流入水池,既节约用水成本,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基地还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为殷山村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我来这5年了,从事打料、洗池、喷水等工作,每月能挣5000多元,不比外出务工差。”殷山村村民殷红妹说。
近年来,湖口县着力推广特种养殖模式,以项目强产业、以项目促发展,进一步加快特色水产产业化体系建设。2024年,该县建成养殖尾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点8个,完成基本池塘改造项目建设3000余亩,全年水产品总量4.97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突破2.38万亩,渔业经济总产值超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