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跟他挨着”,是对偏见的回击
“跟要饭的似的,弄一身灰在这挤呗”“谁穿这么脏到这挤来”……近日,一段北京地铁乘客频繁辱骂邻座乘客的视频流传网络,引发网友愤怒。随后视频中的骂人者遭到了处罚。据北京公交警方4月19日通报,违法行为人赵某峰(男,61岁)因座位问题,与邻座两位乘客产生纠纷,其间多次辱骂对方,扰乱乘车秩序,后被其他乘客劝开,已依法对赵某峰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视频中,一名女乘客挺身而出:“你要是不愿跟他挨着,就别坐这儿了,我愿意跟他挨着。”随后,女乘客坐在了被辱骂的乘客身边,并轻声安抚他:“没事。”女乘客的仗义执言与温柔安慰,直接用善意化解冲突,用文明回击偏见,维护秩序的同时也为这个事件增添了一抹温情。“我愿意跟他挨着”也被网友自发地称赞和评论带上热搜。
这一事件的后续处理结果获得了网友的好评。因为邻座乘客的衣服“弄上了灰”,男子便肆意辱骂,挑战了公众对平等与尊重的基本认知。这位“一身灰”的乘客,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如此风尘仆仆,而且也许是担心会影响别人,所以在座位上连靠背都没靠。骂人的乘客不考虑他人的处境和苦衷,对一位劳动者无端展现出一种“向下的”审视甚至责难,这也是他的言行会如此刺目的原因。
其实,无论是对骂人的乘客表达愤怒,还是对挺身而出的乘客送出赞美,或许只是事件的一体两面,传递的是公众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共情,以及对更加包容、更加善意的城市文明的期待。地铁穿梭不停,城市人来人往,公共服务面向所有人。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公共空间,呈现的样貌也会是多样的、复杂的,甚至是存在利益冲突的,而公共秩序的维护,需要个体间的彼此尊重,也需要制度多维的关切。
这让我们联想到,之前有网友建议重庆的“背篓专线”在早高峰禁止乘客携带菜筐,而重庆轨道交通回应称,只要物品和行为合规,就不会干涉;厦门市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图书馆长期有流浪汉的情况,答复“流浪汉”也是一位读者,没有影响其他读者阅读的行为,并表示每一位公民都有进图书馆阅读的权利,我们不能拒绝他入馆等等。
满身灰尘、背着背篓的人也要坐地铁,流浪汉、拾荒者同样有阅读的渴望,这本就是烟火日常,而呵护这些需要城市温度和社会关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构建,每个个体既是参与者,也是塑造者。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也是尊重城市最真实的底色。“我愿意跟他挨着”登上热搜,正是对这一常识的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