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人】 袁宇:清风满山谷 乡野传书香
□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毛江凡 实习生 鄢卓言 赵璐妍

袁宇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毛江凡 摄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万载县鹅峰乡的青山绿水间,就有着这样一处书的天堂——文宇阁书院。这座“藏书宝库”占地逾1.5万平方米,珍藏着超过300万册典籍,是江西省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更是藏书人袁宇用半生心血浇筑的文化殿堂。
走进文宇阁,仿佛踏入了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每一本书都承载着袁宇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每一页纸都记录着他与书籍之间的不解之缘。
一本县志,点燃了一个少年对书的热爱
都说相由心生,这句话用在整天和书打交道的袁宇身上,颇为贴切。
袁宇个头不高,但眉清目秀,尤其是那种从内里散发出的温润儒雅与书卷气,只要靠近他,与他说上几句话,便能被感染。
说起自己的藏书梦,袁宇说还要追溯到少年时代。正是与一本不起眼的县志的偶遇,点燃了他对书的热爱。
“真正把我的藏书定位为地方文献收藏这个范围,主要是受一本《万载县志》的启发。高中时,我们县图书馆有个地方文献的收藏专区,里面都是关于万载的书,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万载县志》。”
袁宇被里面详细记录的万载县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第一次体悟到书籍可以将漫长的时间与广博的空间都记录其中。他意识到,这些被人忽略的、记录着地方风土人情的书籍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高二那年,袁宇完成了从纯粹阅读者到藏书爱好者的转变。他向父母借了3000元资金,悉数用于收购县图书馆9000余册过期书刊与杂志,自此踏上了藏书之路。这些书是他藏书事业的“第一块基石”。
大学毕业后,袁宇并未留在大城市拼搏,怀揣着对书籍的炽热情感,毅然回到家乡万载县。他采用“以书养书”的模式,在电商平台上开展旧书流通业务。这不仅为他积攒了可观的收入,更为众多公办图书馆输送了大量市面上极为稀缺的地方志、文史类书籍。
藏书之路愈行愈远,袁宇从未忘记最初的那本《万载县志》在他心里埋下的种子。在收集各类书籍时,他总是特别关注各地的方志。在他看来,“随着历史的流逝,很多书会渐渐地消失,特别是记载当代历史的一些资料,如果不把它收集起来,就会流失掉”。他在文宇阁专门设置了“中国方志馆”来存放这些珍贵的地方文献。在偌大的一间房间里,存放着全国300多个县市的历史、260余万册地方志。打开一本方志,就好似在那片土地上畅游了一遭。
“每个人来到这里,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来处,看到过去熟悉的地方。”袁宇说,收集方志,不仅仅是在丰富自己的藏书类别,更是在保护地方的历史,留住人们的乡愁,延续中华的文脉。
一座书院,为乡村阅读接续造梦
“我从小有一个梦,就想建一座图书馆,通过这么一个空间,把我很喜欢的、觉得有价值的藏书全部留存下来,有需要的人可以来查找它利用它。”2008年,袁宇开始着手搭建儿时梦中的图书馆。他回到万载里泉村,依托自己近20万册的藏书,将家里100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成了一个乡村公益图书室,既便于藏书,也便利了群众阅读。知识的种子被他播撒下,在万载各地慢慢开花。随着藏书量不断增加,他先后在万载开设了四个公益图书室,让阅读走进乡亲们的生活。
2019年,袁宇拿出自己20多年的积蓄,在鹅峰乡东田村租下45亩土地,正式开启了文宇阁书院的建设之旅。经过3年的努力,一座集全民阅读推广、科学普及、研学旅游、学术会议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拔地而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作为一名藏书人,他不知疲倦地收集起一捧捧故纸建起书的王国;而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希望书能够走到田野乡间,沾上些泥土的气息。
“好东西应该拿出来分享,而不是把它锁在柜子里面,锁在书橱里面的书是没有意义的。”谈到建公益图书馆的初衷时,他这样说。文宇阁在乡村扎根,为乡亲们提供了一片心灵的世外桃源。孩童能在这里找到独属自己的欢乐,学生能在这里吸收知识的养料,农民能在这里得到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乡风文明在不知不觉间氤氲,发散。
如今,文宇阁书院已经成了万载县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阅读、体验。袁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文化人的担当与奉献,为乡村文化的振兴贡献着力量。
一个心愿,见证书香传承的意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明代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创建者范钦,是袁宇一意追随的偶像,经历400年雨雪风霜的天一阁成了他心中的灯塔,在困顿之时为他照亮远方,也激励着他在藏书之路上不断前行。
袁宇像前人一般抱朴守拙。在阅读数字化的今天,他仍然愿意将散落的书籍一一拾起,珍而重之地收藏。关于未来的规划,他说:“我还是想坚持这个领域,收藏好我们中国当代的地方文献,我希望尽我所能,把它们收全收齐,以此见证书香传承的意义。”这是一个藏书人给予书籍的最庄重的誓言。
在文宇阁书院,我们遇见了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包建民。包建民从事图书馆工作42年,早年就与袁宇认识,后来一直有来往。“我觉得袁宇是那种从骨子里对书充满痴爱的人,他知行合一,倾尽心血创办的书院,不仅弘扬万载的地方文化,不少珍藏更填补了江西乃至全国的空白,袁宇为文化事业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的。”包建民感慨地说。
历经二十余载,遇过难以计数的困难,也听过不计其数的赞誉。袁宇说,洗尽铅华,他仍愿将赤诚文心捧给书院,将未来的时光献给故纸,只愿清风满山谷,乡野传书香。
回到阅读,袁宇向所有爱书、读书的人寄语:阅读是成长的时光机,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门,通向心灵的深处,通向不同时代的思想和文明,帮我们打开更加辽远开阔的世界,期待大家一起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