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探究——以七年级语文(上)《济南的冬天》为例

2025-04-25 08:43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摘要本文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为具体实例展开深入探究。通过剖析该任务群的内涵及重要性,结合《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特色,详细阐述了在教学中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包括情境创设、文本解读、思维引导、表达训练等方面。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反思,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提供实践参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任务群 《济南的冬天》 初中语文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新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体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强调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和表达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1]。七年级语文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及丰富的情感内涵,为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文本资源。本文旨在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深入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阐释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在阅读各类文本时,不仅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要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逻辑结构和文化价值[2]。学生需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质疑、反思,不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二)价值所在

  1.提升思维品质

  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学生可锻炼逻辑思维,学会分析文本结构和观点关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见解。创造性思维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新观点和解决方法,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增强语文素养

  思辨性阅读要求深入理解文本语言、修辞和表现手法,提高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表达时需运用准确、清晰、连贯的语言,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通过阅读不同文本,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3.促进全面发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理性思考和有效表达的学生更具竞争力。思辨性学习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特点分析

  (一)优美的语言表达

  《济南的冬天》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形象。老舍先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文章充满感染力。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将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人的温情,生动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下的情态。

  (二)独特的写景手法

  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多角度描写等手法,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在描写济南的山时,既描绘了静态的山的轮廓、颜色,又通过“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描写赋予山以动态感。同时,作者还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相生,如“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厚的情感内涵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老舍先生通过对济南冬天的细致描绘,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赞美之情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情感体验。

  四、《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辨兴趣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图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讲述与济南冬天有关的故事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展示济南冬天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然后提问:“看到这些美丽的雪景,你想到了什么?济南的冬天和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文本研读,培养思辨能力

  1.结合整体感知与细节分析

  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后,引导他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结构,梳理作者思路。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内容,把握文章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如“暖和安适”“唤醒”等,体会作者用词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2.通过比较阅读与质疑探究加深理解

  教师引入比较阅读,如将《济南的冬天》与《济南的秋天》比较,分析异同点。也可与其他作家作品比较,拓宽思维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济南冬天真的无风吗?”“是否真如作者所描述的完美?”引导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活动组织,提升表达能力

  1.写作训练与作品展示

  基于文本深入研读和讨论,学生模仿《济南的冬天》写作手法,描述家乡美景或写散文抒发对冬天的感受。完成后,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互评并根据反馈修改作品,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2.辩论活动与观点交锋

  针对争议性话题,如“济南冬天旅游还是居住更合适?”或“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是否理想化?”等组织辩论。学生分正反两方准备,辩论中运用文本信息和思考阐述反驳观点。辩论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济南的冬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效果评估

  (一)评估内容

  1.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学生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的内涵,是否能够对文本提出合理的质疑和见解。

  2.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方面,考查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流畅,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书面表达方面,考查学生的作文是否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支持自己的观点。

  3.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是否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评估方法

  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同学的合作情况等,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如阅读理解作业、写作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测试评价。定期进行测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测试内容可以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通过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的多个角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能积极发表观点,进行有效交流合作[4]。

  但教学中也发现不足,如部分学生小组讨论被动,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书面表达中论证方法运用不熟练,观点阐述不充分。未来教学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鼓励其积极参与,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注重个性化指导,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七、结语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作出有益探索。通过情境创设、文本解读引导、讨论交流组织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未来教学中,需深入研究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法,结合文本特点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基础。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苏昕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