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间: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救人于危难
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肺复苏术(CPR)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医院外的公共场所,还是家庭中,掌握心肺复苏术可能就意味着能挽救一个生命。
一、心肺复苏术的适用场景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治手段。它通过一系列操作,对因多种原因(像心脏疾病、外伤、意外、淹溺、电击等)而出现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恢复其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术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当患者心脏骤停或者呼吸停止时,借助人工干预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与氧气供应。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并恢复大脑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增加患者的生存概率,改善患者生存后的生活质量。
其适应证包括:心脏骤停;呼吸骤停;溺水、电击、窒息等意外事件导致的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情况。
二、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确保施救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启动CPR之前,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检查,避免在可能对施救者或患者构成威胁的环境中施救。
通过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检查其是否有任何反应。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
若患者无任何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如喘息),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这时,非专业人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开始进行CPR。
对于非专业人员,如果确认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可以省略脉搏检查,直接开始胸外按压。专业施救者应在10秒内迅速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以确认血液循环是否有效。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将患者仰卧于坚实的平面上,上衣解开,胸部暴露。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一手掌根放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重叠,手指交叉,双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至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按压速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确保每次按压后胸腔充分回弹,避免在按压间隙时身体倚靠在患者胸上。
胸外按压的同时,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如呕吐物、分泌物等。使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对于非专业人员,如果未经过培训或不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仅进行胸外按压。而对于受过专业培训的施救者或非专业人员,在胸外按压后应给予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时间应超过1秒,确保胸腔明显隆起。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应为30∶2。
在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如果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可用,应尽快使用进行除颤。
当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后,应继续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耐心和细致是至关重要的。
三、注意事项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至6分钟内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因此必须在此期间迅速启动CPR。
确保胸外按压的深度适宜,成人胸骨下陷应在5至6厘米之间,同时避免过深以防肋骨骨折。按压频率需达到每分钟100至120次,并尽力减少按压的中断。
对于成人,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是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应避免按压至胸骨下端或剑突区域。
人工呼吸时需注意控制通气量,防止过度通气引发的胃胀和胸内压力上升,这些可能妨碍CPR的效果。
医护人员及公众都应定期更新和加强CPR技能和知识,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复训,确保在紧急时能准确有效地进行CPR。
施行CPR时,应在安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操作,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在救治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总而言之,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患者将会存在生命威胁,若医护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赶到,则需要其身边人施以援手,在了解正确的心肺复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施救,为患者把握急救良机。所以,心肺复苏术是一项能够在生死一线间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学习和掌握这一技能,并且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与普及,让更多的生命在危难时刻得到拯救。
赵光乐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