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热衷“慢旅行”?

2025-04-28 07:06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  易江然子

  年轻人总是能引领潮流。去年五一,“特种兵”们引爆了挑战身体极限的旅行。而今,他们又悄然调转方向,朝着小镇和乡村出发。这些地方,没有路线上的严格限制、时间上的紧张安排,也不用和“人从众”面面相觑,主打一个心态轻松、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在效率至上的当代,这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人们注意到了“慢”的好处。

  追求效率带来的进步无可厚非。高铁通勤、无人机配送、移动支付、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都是科技和互联网对效率的追逐所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凡事都追求“快”,也在不断蚕食我们的耐心,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急躁和焦虑。正因如此,花“最少时间打最多卡”的旅行才会风靡一时。在社会氛围与个人社交需求的双重裹挟下,人们旅行时在意的有时不再是目的地的景物和个人内心体验,而是机械式的“打卡”数量;关注的也不再是眼前的具象空间,而是屏幕前社交平台上的点赞数。

  “慢旅行”的出现,说明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游览热门景点,而更倾向于寻找能够滋养心灵、提供真实生活体验的地方。毕竟,让自己的身心都感到舒适才是旅行和休假的意义。旅行的真正美好之处,或许藏在那些无法用九宫格美图表达的瞬间。比如,在帕米尔高原冻得发抖时,柯尔克孜族老人递来一碗热奶茶;在泉州老巷的骑楼下避雨,忽闻古雅婉转的南音;从拉萨飞回成都的航班上,透过舷窗望见横断山脉的雪峰渐渐隐入云海,心底蓦然浮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瞬间。而这些,是一颗想把职场KPI搬到景区的心所无法体会的。“慢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心慢下来,向内观望,在思考和体验中获得放松和真正的休息。

  从“反向旅游”到“小镇热”、县域游的兴起,“慢旅行”体现了一种更加注重个体内在感受的成熟的旅游心态,这也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旅游目的地带来新机遇。一方面,当地要抓住契机,更加注重特色化、差异化的景区打造,满足年轻人对独特文化体验的追求,让特色美食、古朴建筑、自然风光、民俗节庆等元素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旅游服务要不断提升人性化、精细化水平,真正给游客带去心灵解放与身心愉悦。毕竟人们常说“一半烟火谋生,一半诗意寻梦”,远方有酒有诗有故事,人们才有奔赴的动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