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疗+情感修复:万安法院三张“牌”巧解十年借贷纠纷

2025-04-29 17:33 阅读
万安县人民法院

  近日,万安县人民法院精准把握调解契机,以智慧与耐心为矛盾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成功化解一起因民间借贷产生的纠纷,让曾经的朋友重拾旧情。

  基本案情

  2014年2月,被告郭某夫妇因经营服装生意急需周转资金,向好友原告刘某借款并约定利息。又因经营困难,被告未能按时支付利息,双方矛盾渐生。2021年8月,经调解机构主持达成调解协议,明确于2023年12月30日前分两期偿还本息共计210000元。但被告再次违约,原告催收无果后诉至万安县人民法院。

  调解过程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敏锐捕捉到三个关键点:一是双方借贷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二是当事人曾为多年好友,存在感情基础;三是被告确有还款意愿但资金周转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法官确立“调解优先、法理相融”的办案思路。用“合法、合情、合理”六字调解法破局,打好法律牌、感情牌和实情牌。

  首次调解遭遇“冰点”。面对原告要求立即偿还21万元本息的诉求与被告提出减免并分期几年履行的方案之间巨大差距,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双方理性沟通,同步启动财产调查掌握被告履行能力,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电话调解架起“连心桥”。此后一段时间,法官化身“传声筒”,通过多次电话沟通逐步消弭双方分歧。向原告释明“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的道理,劝导其考虑被告经营恢复期;向被告阐明拒不履行将面临的法律后果,督促其拿出最大诚意。

  现场调解开出“解纷方”。再次现场调解时,法官创新采用“诊疗式调解法”:先让双方回忆十年友情温暖瞬间,再用计算器逐项核算本息构成,最后结合被告的财产状况制定还款计划。经过“背对背”“面对面”交替调解,最终达成被告半年内分期付清,原告自愿减免部分金额的调解方案。签字时,被告对原告说道:“这些年对不住了”。

  调解成效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万安县人民法院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法官通过“法律诊疗+情感修复+履约保障”三剂良方,彰显法律威严的同时,又传递了司法温度,将法理、事理、情理融于一体,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目标。下一步,万安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把情与理创新融入到司法工作的全过程,将调解工作做细做实,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和安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