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髓炎的真相大揭秘

2025-04-30 07:45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黄晓思 广西天琴口腔医院有限公司龙州唯美口腔门诊部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俗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形象地描绘了牙疼带来的痛苦。而牙疼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牙髓炎。今天,就让我们揭开牙髓炎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方法。

  一、什么是牙髓炎?

  牙髓炎,顾名思义,是牙髓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牙髓,这个位于牙齿内部、被坚硬的牙本质所包裹的软组织,一旦遭受细菌侵袭,便会引发炎症。

  二、牙髓炎的“罪魁祸首”

  细菌入侵:细菌通常从牙齿冠部侵入,但也可能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等途径逆行感染,甚至经由血液循环抵达牙髓。

  化学刺激:一些用于牙齿修复的材料,如充填材料、酸蚀剂、黏结剂等,可能对牙髓产生化学刺激,引发炎症反应。

  物理损伤:急慢性创伤可能导致根尖部血管受损,影响牙髓血液供应,进而引发牙髓变性、炎症甚至坏死。过高的温度或温度的急剧变化,例如补洞时未使用冷却剂、深洞填充未垫底等,都可能引起牙髓充血,最终发展为牙髓炎。

  免疫反应:进入牙髓的抗原物质可能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损伤。

  三、牙髓炎的“信号弹”:症状识别

  牙髓炎并非悄无声息,它会通过一系列“警报信号”来提醒我们。根据症状的缓急,牙髓炎可分为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它们的表现各有特点:

  (一)急性牙髓炎:来势汹汹的剧痛

  急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患者常被折磨得寝食难安。具体表现为:

  自发性剧痛:即使没有外界刺激,牙齿也会突然出现尖锐剧烈的疼痛,让人措手不及。

  阵发性发作:疼痛并非持续不断,而是呈阵发性,即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会缓解,但很快又会卷土重来,且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

  冷热刺激敏感:冷热刺激会加剧疼痛,患者常因害怕疼痛而不敢喝冷水或热水,甚至不敢吸冷气、不敢刷牙。

  夜间疼痛加剧:夜深人静时,疼痛往往更加剧烈,患者常因疼痛难以入眠或从睡梦中疼醒。

  疼痛难以定位:由于牙髓神经分布的特点,患者通常无法准确指出疼痛的牙齿,疼痛常放射至患牙同侧的上、下颌牙齿或头面部,但不会跨越到对侧。

  晚期症状:当牙髓炎发展到晚期,牙髓化脓时,会出现“热痛冷缓解”的现象,即热刺激会引发剧痛,而冷刺激能暂时缓解疼痛,患者常通过含漱冷水来止痛。

  (二)慢性牙髓炎:隐匿潜伏的隐患

  慢性牙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但其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具体表现为:

  自发性疼痛:疼痛一般较轻,多为隐痛或钝痛,且呈阵发性发作,可能长期存在。

  刺激后疼痛:温度刺激、化学刺激或食物压迫可能引发疼痛,但疼痛反应可能延迟出现,患者常感到咬合不适或轻度叩痛。

  疼痛可定位:与急性牙髓炎不同,慢性牙髓炎患者通常能够明确指认疼痛的牙齿。

  无论是急性牙髓炎还是慢性牙髓炎,都是口腔健康发出的警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防患于未然:预防牙髓炎

  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每个牙面都清洁到位。

  饭后漱口:饭后及时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漱口,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控制糖分摄入:尽量减少食用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高糖食物,避免给细菌提供滋生的温床。

  日常防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牙齿受到意外撞击,不要用牙齿咬开硬物,如啤酒瓶盖、核桃等。在进行球类、搏击、骑行等可能导致牙齿受伤的运动时,务必佩戴专业的运动护齿套。

  定期洁牙: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

  牙髓炎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就能有效避免它的发生。记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口腔健康,远离牙髓炎,绽放自信笑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