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老年人也想去看看

老年旅游市场这片蓝海,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
作者 | 张全林 刘旭
题图 | 乐享夕阳红。图源南昌铁路
“没有年轻人陪同,哪个同行敢接高龄游客?”有网友致电多家旅行社,咨询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是否能报团时,得到的答复大多是无法接待。
部分表示可以接待的旅行社也对老年游客提出额外要求,例如需签署免责协议和补充协议、有直系家属陪同、购买额外保险等等,不一而足。

老人在旅途中欢声笑语。图源南昌铁路

当前,想顺利踏上一段旅程对部分老年人而言是一种奢望,有钱花不出去,满满的烦恼。
实际上,官方对跟团游并没有年龄上的限制。根据2016年我国发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老年旅游者是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消费者”,但对旅游者的年龄上限并没有做出限制。
然而,现实很骨感。据多家媒体记者的调查,出于种种原因,有不少旅行社处于谨慎态度,自行设定年龄或其他门槛,以求规避风险。
在一些线上旅游平台,不少老年跟团游产品均标注了年龄限制。如,“70周岁以上老年人预订出游,须提前签订免责条款,提供《健康证明》”“因服务能力所限,无法接待81周岁以上的旅游者报名出游”“70周岁以上,须至少有1位年轻亲友陪同”……
旅行社不愿接受高龄游客,原因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情有可原”。一方面出于安全责任考量,万一老人在旅行中出点意外,旅行社就有可能陷入官司纠纷。另一方面看,旅行社终究是做生意的,服务收益永远是其接单的重要考量指标。老年群体人均附加消费额低于中青年客群,而旅行社还要额外配置医疗资源及保险。风险与收益倒挂,旅行社自然不乐意揽这档子活。
据媒体报道,有部分旅行社采取“超龄加价”策略,对于适合老年人的线路,或者小包团,服务费一般会高出约30%。这让老人们感到心里憋屈。
老年人“旅游难”,不仅是一个内需盲点,也关涉养老质量。可以说,这是老年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一个待解课题。

南昌铁路开通“赣闽风华”号银发旅游专列。图源南昌铁路

老年旅游市场这片蓝海,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一头是老年人走不出去的尴尬,一头是老年人“看世界”的满满热情,形成鲜明的反差。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旅游产业已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50后”“60后”,已经退休且不算很老的“新老人”,有知识、有文化,手里又有一定积蓄,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有欲望、有追求,也有经济基础。
据携程发布的《2023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也指出,老年旅游正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显然,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银发旅游对于提振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对老人报旅游团设置年龄限制,无异于给银发经济泼冷水。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提到,要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并加强监管。还提出,要拓展旅游服务业态,完善老少同乐、家庭友好的酒店、民宿等服务设施,鼓励开发家庭同游旅游产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可见,在政策层面,政府是大力倡导老人游的,并在着手完善顶层设计。
当下,已有不少地方和机构着手打造丰富多样的银发旅游项目。如南昌铁路推出“赣闽风华”号银发旅游专列,老年游客可以从南昌站启程,开启“车随人走、昼游夜行、游景停车”的旅程,同时铁路部门还对车厢进行适老化、舒适化服务升级;上海的“银发趣学游”项目将康养、学习、邮轮旅游融合起来;一些文化景区推出适合银发族的研学产品,增加古建筑讲解、戏曲展演、“非遗”集市等活动;旅行社的康养旅游线路则纷纷增加温泉、品茶、健身课程、美食文化等老年游客喜爱的内容,为他们的旅程增添色彩。
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受到老年群体追捧,也说明老年游不是不可为,而是在于如何为,路子走得对,照样红火并“安然无恙”。

老人在出游前与亲友挥手告别。图源南昌铁路

针对当前存在的银发旅游市场限制性门槛和供需矛盾,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实践,在破解困局上亟待协同推进。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有望系统性破解老年群体旅游服务供给不足、旅行社风险规避过度等问题,以利充分释放老年旅游的市场潜力。
细化政策支撑。在化解风险上,需要完善共担机制,如建立覆盖政府、企业、保险机构的多方责任分担体系,明确旅行社在老年旅游服务中的安全保障义务边界。涉及保险领域,也需要创新,如推动保险公司开发覆盖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场景的老年专项旅游险种,通过保费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投保成本,减轻旅行社接待老年人的经营压力。
优化产品供给。打造适老化旅游业态,推广“文旅+医疗”“文旅+农业”等融合模式,重点开发康养旅居、老年游学、银发专列等新业态。同时,精细设计老年旅游线路,减少行程中体力消耗,增加医疗资源随行,优化景区无障碍设施等适老性供给配置,餐饮增强适口性安排,让老年人游得省力又开心,看得过瘾吃得满意。
规范市场运作。加大监管力度和密度,确保禁止年龄歧视等细则落地。在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上,细化高龄游客接待服务细则,避免“免责协议滥用”“强制家属陪同”等乱象滋生。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符合“银发友好”标准的旅行社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或品牌宣传倾斜。严管与激励并施,推动老年旅游市场良性发展。
完善适老服务。依靠技术赋能,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应用,实时监测老年游客健康状况。借助“一键求助”“语音导览”等适老化技术,提高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同时,还要加大老年旅游专业服务人员培养力度,重点建设兼具急救技能和心理疏导能力的复合型导游队伍,积极同沿线社会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旦游客发生健康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联系当地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