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丨拆一堵墙,暖一片心
“五一”假期,游客们能走进的政府机关食堂更多了。据“敦煌发布”微信公众号4月28日消息,为充分发挥甘肃敦煌市直机关食堂资源优势,满足节假日期间来敦游客的就餐需求,市直机关食堂“五一”假期将向游客开放。有就餐需求的游客,凭身份证和市属景区门票等相关证明登记后用餐。此外,重庆荣昌、湖北赤壁、浙江衢州、安徽黟县宏村镇近日也纷纷宣布,当地政府机关食堂向公众开放。
这缕人间烟火正以最朴实的姿态,拆解着横亘在官民之间的无形之墙。这个“五一”假期,全国多地掀起的"拆墙行动",恰似一记惊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公共服务基因。
机关食堂的开放,绝非简单的"开门迎客"。扬州市政府食堂28元淮扬套餐的走红,苏州3.5万个共享车位的推出,都在诠释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治理智慧。这些曾被视为“禁地”的公共空间,如今化身城市会客厅,既化解了旅游旺季“一饭难求”的尴尬,更让“人民公仆”的称谓有了具象的温度。
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折射出服务型政府的觉醒。从“门难进”到"门常开”,从“神秘衙门”到“透明厨房”,治理理念完成了从“管理本位”到“用户思维”的跃迁。正如衢州市机关食堂墙上那句“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的标语,公权力主动褪去神秘面纱,公共资源真正回归"全民所有",政府公信力在氤氲饭香中自然生长。这种转变比任何宣传标语都更具说服力,堪称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注脚。
但破壁之后更需深耕。机关食堂的开放若止步于“节日限定”,难免沦为作秀工具;共享车位的举措若缺乏长效机制,终将昙花一现。要让“临时开放”变为“常态共享”,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识,更需要将这种开放精神延伸到政策制定、行政审批等深层领域。毕竟,治理现代化的真谛不在于一时的热闹,而在于构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制度化通道。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府大院不再高墙深锁,机关食堂飘出万家烟火,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治理文明的进步。这种进步或许始于一碗面、一个车位,但终将汇聚成江河,冲刷掉陈旧的治理积弊,滋养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政治文明。期待这缕改革春风,能吹开更多“隐形的高墙”,让政府大院真正成为人民的服务站,让公共服务始终与民心同频共振。(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