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畲村变“网红打卡地”
“以前村里没通公交车,村民出行不便;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彩的畲族文化活动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近日,德兴市香屯街道兰村畲族村村民兰金生感慨道。变化的背后,是香屯街道人大工委连续多年提交人大代表建议的落地——从开通城乡公交到打造“山哈街”畲族文化街,从成立合作社到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人大代表的“金点子”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兰村畲族村是德兴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进城要走7公里才能搭上车,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自家的乌米饭、冻米糖也卖不出去。”2021年,辖区人大代表兰长贵调研时,村民兰金生连连诉苦。当时,虽然白湖线公路已通,但公交车还未覆盖,村民出行仍是难题。兰长贵联合其他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提交了开通兰村公交线路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同年10月,从南门农贸市场到兰村畲族村、长约13公里的专线公交正式开通,1200余名群众的出行从此“不再难”。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推动下,近年来,兰村畲族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孵化了民宿、农家乐、畲服租赁等20余种业态,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3000元。在此基础上,香屯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调研,围绕“畲族文化挖掘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等主题,提交了《关于打造畲族特色村寨的建议》,促成德兴市统筹1800万元建设资金打造“山哈街”,并推动乌米饭、移民酱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如今,“山哈街”上活字印刷墙讲述畲族迁徙史,村史馆里家规家训传递清廉乡风,非遗市集人潮涌动,浓厚独特的畲乡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
“长桌宴预订了120桌,还供不应求。”今年“三月三”,香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在活动现场忙得脚不沾地。为办好这场活动,人大代表除了全程参与策划,编排歌舞演出、对接电商平台等,还化身“导游”为游客讲解畲族故事。活动当天,“民俗+”模式成效显著:高跷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线上线下联动吸引游客超7000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等收益逾10万元。如今,兰村畲族村已串联起千亩茶园、田园综合体,成为“网红打卡点”,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集体经济收入超59万元,较改造前增长160%。
潘馨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