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米焊缝,20年焊接!一位女焊工的“追光之路”

2025-05-07 08:06 阅读
当代江西

在朵朵焊花中绽放工匠芳华。

作者 | 武丹阳

题图 | 刘青的工作照

累计完成焊缝长度近9万米,优良率高达99%以上——这是中铁九桥电焊特级技师刘青用二十年书写的答卷。

从普通电焊工到女子电焊突击队队长,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青的每一步都浸润着汗水与坚守。或许,她只是焊接领域一名普通的“追光者”,但正是无数像她手中那般飞溅出的焊花,汇聚成中国桥梁建造事业的发展之光。

刘青(中)为徒弟讲解焊接技术要点。

 

一身干练整齐的蓝色工装,两臂套着厚袖筒,额头的几缕碎发因汗液粘连至一起,灵动的双眼满是灼灼之光……

难以想象,如此灵活小巧的身影是一位手拿焊枪的电焊工人。她就是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青。

2003年,年仅16岁的刘青考入武汉铁路桥梁技校(现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正式开启了铆焊专业的学习之旅。这位出身农村的河南姑娘对电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在学校,她不断积累焊接理论知识。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她被安排到中铁九桥实习,毕业后签约留下,成了一名正式的电焊工。

当她忆起刚进入公司时的点点滴滴,那份二十年前独有的期待与惊喜重映在脸上。她直言:“在学校里学的多为‘皮毛’,来这里后我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这种探索让我浑身充满了劲,竭尽全力去学习每一项技能。”

但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狭小且弥漫着粉尘的作业空间、僵立的持枪姿势、焊接时的火光的熏烤……焊花绽放的背后,尽是艰辛与心酸。

“当时我们班来公司实习的有17个女孩子,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还在一线。一条焊缝需要来回连续作业几十道甚至上百道,烧完后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焊接飞溅出的焊花温度近1000℃,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刘青感慨,即使困难重重,但她却坚持了二十年。

谈及自己坚持下来的缘由,刘青直言自身的热爱与修行是首要因素,师父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她很多。刘青所说的师父,正是中铁九桥现唯一的工匠技师王中美,她是公司的“首席女焊将”,也是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榜样的力量,生生不息,激励刘青不断向前。

二十年来,刘青在焊工这个岗位上始终如一地敬业、律己。在提升个人焊接手艺的同时,她也从未放弃理论学习。从焊接专业公众号到行业技术论坛,她不断从中汲取前沿知识、琢磨思考、探索新路。

刘青的工作照。

 

 

理论的光芒打开了刘青的眼界,但要达到心与手一致的境界,更要靠往深处钻研的劲头和吃苦的定力。

在二十载的焊工生涯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绝不仅是刘青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体现在她每次参建桥梁建筑的丝丝焊缝中。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这是国内首次运用Q500qE级高强度钢的桥梁。但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道难题:Q500qE级高强度钢的焊接性能差,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很容易产生热裂纹。

问题如何解决?众人的目光落在了刘青身上。她没有多言,而是迅速调整,带领整个工班成员对“Q500qE级高强度钢的焊接难题”发起冲锋。

面对挑战,刘青带领团队日夜攻关,最终总结出局部预热、除湿除潮、采用SC81C高强度钢焊丝焊接的冬季焊接工艺,攻克低温条件下Q500qE级高强度钢的焊接技术难题。这为推动我国铁路桥梁新钢种实现从Q370qE到Q420qE再到Q500qE的三重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

鳊鱼州长江大桥(九江三桥)、澳门大桥钢梁制造、印尼雅万高铁钢桁梁制造、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钢塔制造……在国内外50多座一流桥梁的建设中,都留下了她创新攻关的身影。每每想到自己参建的桥梁横跨在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之上,她胸腔里便涌起滚烫的自豪,那是独属于建设者的炽热与骄傲。

她更是将焊接视为一门艺术来钻研,“实心焊丝参数调得好,电流电压匹配得好,焊接的声音宛如音乐,十分美妙,这样烧出来的焊纹也好看。”她笑着说道。但焊接绝不仅是刘青人生的事业而已,于她而言,焊接也是她与丈夫吴海辉共同的理想。

彼时,刚入职的刘青分到了吴海辉所在的电焊工二班。自那时起,两人便成了搭档,经常在一起讨论焊接问题。结婚后,他们经常携手参加上级公司中铁工业组织的“电焊工技能比武”大赛和公司组织的“青工比武”大赛。

每次参加比赛前,他们便会利用晚饭时间,捡起车间的废料反复练习各类焊接方法,共同切磋进行实操训练。“如果你想练习,没有什么会是‘废料’。”刘青说。

王中美(右一)指导徒弟刘青(左一)焊接作业。

 

电焊领域取得的突破与成就,并未让刘青停下探索的脚步。

“我现在是特级技师,再往上是工匠技师,我要向师傅王中美看齐。”二十年前,王中美将刘青“领进门”。而今,这对师徒的故事在中铁九桥仍是一段传奇。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刘青深知,若要让工匠精神之火永不熄灭,需要更多的力量积蓄,培育更多的“追光者”。

2017年,刘青从师傅王中美手上接过接力棒,正式成为“女子电焊突击队”的第四任队长。要带好这支以女子为主力的队伍,刘青身上的担子不轻。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严格要求每一名队员。在她的带领下,突击队成员焊接合格率和优良率达到99%,是公司闻名的“免检工班”。

2019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江西省刘青电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后简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刘青每年开设“安全知识和焊接专业技能”培训班,对新进焊工及协力队伍焊接作业人员培训授课,年均授课600多人次。

与敞亮的工作室仅有一墙之隔的是轰鸣声、焊接声、切割声交织的焊接现场,这里成了刘青传授技能的主要阵地。在这里,总能看到刘青指导年轻人的身影。“焊接厚板时,电流要适当加大,运条速度均匀且稍慢,才能让焊缝根部完美熔透”“引弧后别着急,等一会让焊条充分熔化,这样气孔就能少很多”……

从18岁的电焊初级工到现今的特级技师,30多岁的刘青成了青工口中的“老师傅”。时代在变,工匠精神却一直都在。

“师父身上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大国工匠精神是我最为之钦佩的。如何看熔池、如何选取正确的焊枪角度……她不仅教我技巧,更会给我很多练手尝试的机会。”郑贺严说,从最初不会烧焊甚至焊接不好直线,到如今可以独立完成试板焊接且通过率达90%,师父的教导功不可没。

“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桥梁钢结构焊接的技术和规范流程,比如厚板焊接工艺、全位置焊接操作等,也能独立完成桥梁钢结构中角焊缝、对接焊缝等高要求焊接任务。”刚入职一年的“00后”张子双笑着细数自己的收获。

如今,尽管当上了队长,刘青依然坚守一线,她坚信,每一簇焊花都在点亮中国制造的未来,而这条“追光”之路上,将有更多“铿锵玫瑰”傲然绽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