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搓麻,不如河边护娃”(图)——德兴市“五老”巡防队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该市连续9年实现中小学生“零溺亡”

2025-05-07 08:49 阅读
大江网-新法治报

  “水深危险莫靠近,家长娃娃要记牢!”眼下正值汛期,每天清晨,德兴市李宅乡退休人员杨水良都会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行于6座水库和数十条溪流间,车上的喇叭循环播放防溺水知识。

  2016年,德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德兴市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巡防队,建立起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的防溺水安全网。据了解,德兴市已连续9年实现中小学生溺亡事件“零发生”。

在水边巡查

巡逻保平安

  “移动的广播站”

  “珍爱生命,严禁青少年下河洗澡。”4月18日,在德兴市洎水河岸边,记者看到这样一块警示牌。2016年起,德兴市启动“五老”巡防队防溺水巡逻工作。

  “2017年,我开始做防溺水工作。每天8时吃完早饭,我就会戴上头盔、套上巡逻袖章,骑着载有喇叭的电动自行车开展防溺水宣传,并观察河岸及水域情况。”68岁的杨水良告诉记者。

  据了解,德兴市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全长414.12公里,有水库110余座。

  每年4月至10月是“防溺水保安全重点时段”,杨水良坚持每天巡查、宣传。“一到汛期,每天都能看到老杨骑着车,喇叭声在水库、河边回荡。听到喇叭声,我们就知道孩子是安全的。”村民们的话语道出对杨水良的信任。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防溺水非小事。当乡政府领导交给我这个任务时,我没有丝毫犹豫。”杨水良说。

  德兴市现有6万余名中小学生,自2017年起,杨水良共规劝400余名中小学生远离危险水域,行程近2万公里,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虽然退休了,但责任不能退!”德兴市银城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齐良进说。

  2015年退休后,齐良进主动请缨加入银城街道关工委,秉持“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的理念,带领银城街道16个社区的“五老”人员深入一线,通过发宣传单、现场宣讲等形式,将防溺水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在齐良进等“五老”人员进村入户的同时,德兴市依托线上平台搭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巡逻值班联络群,以数字化手段编织更精密的安全网,每天6时准时派发巡查指令,19时各村同步上报动态,20时全市情况汇总、通报。这套“早部署、晚复盘”的智慧化机制,让分散在田间地头、河塘岸边的防溺水巡查力量,通过数据平台拧成一股绳,构建起全域覆盖的防控网络。

  据了解,在“五老”巡逻队伍中,像齐良进这样的老党员老干部占了一半以上。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五老”人员既是这套机制的执行者,又是贴近群众的“活纽带”。

  齐良进自2017年担任防溺水巡查员以来,每天骑电动自行车载着大喇叭往返于河道与村(社区)之间,被村民们称为“移动的广播站”。

  “五老”交叉巡逻值班

  在德兴,每一处危险水域都有双重保障:一块醒目的“禁止游泳”警示牌,一套具有语音提醒功能的智能监测设备。

  在青少年易下水区域,智能系统实时监测,一旦有人靠近便自动播报警示语音。据统计,德兴市累计设置警示牌1000块,配备救生圈、救生绳、救生竹竿等上万件,让安全触手可及。然而,再精密的设备也有“死角”。“有的孩子跟我‘捉迷藏’,我一走他们就下水,我一来他们就躲起来。后来我假装离开,躲在边上观察,等他们露头再过去劝导。”杨水良的“土办法”很管用。

  铜锣敲响警示节奏,哨声划破宁静水面,喇叭循环播放安全提醒……“五老”巡逻队员用“笨功夫”开展防溺水宣传。

  德兴市香屯街道下岸村和婺源县许村镇小港村山水相连,孩子们常常跑到对方的水域玩水。两地关工委根据实际情况,推行“山连山、水连水、村连村、心连心”的联防模式,采取“五老”交叉巡逻值班机制,让熟悉水情的“五老”人员跨区域协作,同步开展防溺水宣传、应急值守等工作。他们既是熟记每处河湾走向的“活地图”,也是能叫住顽童、说服村民的“老长辈”。

  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杨水良的电动自行车后座常年放着矿泉水和小药箱。一个曾被他劝阻的孩子说:“杨爷爷的话比老师的话还管用。”

  杨水良的事迹是德兴市积极开展防溺水工作的缩影。2019年,他登上了“中国好人榜”。“做好防溺水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杨水良说。

  “打牌搓麻,不如河边护娃!”这句话在德兴广为流传。2024年,德兴市共有1570人主动加入防溺水巡逻值班队伍,他们中有退休人员,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也有“义警”、志愿者等。

  2017年以来,江西省关工委联合13家单位开展“珍爱生命、防止溺水”安全教育,推广德兴市“五老”防溺水工作经验。全省3.1万名“五老”人员组成2000多支防溺水宣传教育队,面向青少年开展防溺水宣传,并深入危险水域巡查,最大限度防范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徐雯 邵德初 实习生徐俊楠 记者王晓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