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中耳炎,家长该如何应对?

2025-05-09 10:36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苏江碧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其中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中耳炎不仅影响孩子的听力,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了解中耳炎的基本知识,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中耳炎的基本概述

  中耳炎是指中耳腔的炎症,通常由细菌、病毒或过敏等因素引起。中耳腔是耳道与内耳之间的空腔,正常情况下中耳腔内充满空气,但中耳腔的通气功能受阻时,细菌和病毒可能在其中滋生,导致炎症。根据炎症的性质和病程的不同,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大类。

  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通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尤其是在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后更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的症状通常突然出现,且病程较短,经过治疗后可以痊愈。

  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生引起,病程较长,症状较为复杂,可能伴随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这是中耳炎的另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中耳腔内积液,虽然不伴有明显的炎症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听力。

  二、中耳炎的常见症状

  耳痛。耳痛是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急性中耳炎。孩子可能表现为抓耳、哭闹、烦躁等。对于婴幼儿而言,他们无法明确表达不适,家长需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异样表现。

  耳流脓。当中耳炎引起鼓膜穿孔时,可能会出现耳朵流脓的现象。此时,脓液可能带有恶臭气味。

  听力下降。孩子可能表现为反应迟钝、不听指令,或者说话声音比平时大。听力下降的程度取决于中耳炎的严重程度。

  发热。急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孩子可能表现为发烧、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平衡失调。中耳炎可能影响内耳的平衡功能,导致孩子出现眩晕、跌倒等症状。

  三、孩子为何容易得中耳炎?

  咽鼓管发育不完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水平,容易积聚液体,成为病原体的温床,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增加中耳炎的发病率。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咽鼓管阻塞,导致细菌或病毒进入中耳,进而引发中耳炎。

  过敏。过敏性鼻炎、空气污染等也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易使得中耳炎发生。

  不当喂养。长期以瓶喂的方式喂养宝宝,或者喂食时让宝宝平躺,可能导致奶水进入咽鼓管,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

  四、家长应如何应对中耳炎?

  及时就医。孩子出现耳痛、发热、耳流脓等症状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中耳炎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听力损害或更严重的并发症。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和症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早期就医尤为重要。

  注意药物使用。如果医生开具了治疗药物,家长应按时按量给孩子服用,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药物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确保孩子按医生指示完成疗程,以保障治疗效果。同时,避免给孩子使用过期或不当的药物,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或带来其他风险。

  保持耳道干燥。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避免孩子的耳朵接触水,以免引发二次感染。给孩子洗澡时,可以使用耳塞或防水耳罩保护其耳朵。

  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孩子出现中耳炎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听力情况。如果孩子表现为听力下降或反应迟钝,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听力检查。

  做好预防措施。中耳炎往往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避免让孩子接触到病原,减少感染的机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让孩子处于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关注后续复查。对于曾患中耳炎的孩子,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耳科复查,确保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中耳炎的复发。

  五、结语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部疾病,虽然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及时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听力和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家长在孩子患中耳炎后,应及时识别症状,尽早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此外,做好预防工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中耳炎的重要手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