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用药?
余玉莲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核心问题是血糖异常升高,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正确用药?本文从药物种类、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药物的配合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一、了解糖尿病药物的种类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分为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两大类。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是正确用药的前提。
(一)口服药物
二甲双胍。这是一种常见的降糖药,它通过减少糖原生成,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二甲双胍适用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副作用相对较小,且不会引起低血糖,长期使用有助于减肥。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来帮助降糖,常见药物包括格列美脲等。使用这类药物时,患者需要合理饮食和运动,防止低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延缓胃排空来控制血糖,同时有助于体重管理,适合需要减肥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利拉鲁肽(诺和力)、司美格鲁肽(欧塞姆匹克)等。这类药物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肾脏损害的风险。常见的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安达唐)、恩格列净(欧唐静)等。这类药物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
(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必需疗法,也适用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作用时间,胰岛素可分为:
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餐前注射,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适合餐时血糖控制。
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餐前注射,起效略慢但持续时间稍长。
中效胰岛素(如NPH胰岛素)——通常在睡前或早餐前注射,用于维持基础血糖水平。
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每天注射一次,可平稳控制全天血糖。
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含短效和中效胰岛素,适合需要简化注射方案的患者。
使用胰岛素时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并注意注射时间和剂量,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
二、如何正确使用糖尿病药物?
糖尿病药物的使用,不仅要注意按时按量,还需要结合生活习惯和饮食进行合理调整。以下是正确使用药物的几个要点: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胰岛素常注射于皮下脂肪层,常见部位包括腹部(脐周5厘米外)、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腹部吸收最快且最稳定,大腿和上臂次之,臀部吸收较慢。为防止皮下硬结,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按时按量服药。糖尿病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服药的时间和剂量密切相关。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定量服用药物,避免擅自增减药量。例如,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在用药后引起低血糖,如果错过服药时间,血糖容易升高;二甲双胍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但不按时服药也会影响血糖控制。
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服药期间,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通过家庭血糖监测,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并及时调整饮食或药物。高血糖时,可以适当增加运动或调整药物剂量;低血糖时,需要补充糖分并调整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每种糖尿病药物都有可能带来副作用。例如,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磺脲类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SGLT2抑制剂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应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与医生沟通。
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药物治疗与饮食和运动相辅相成。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尽量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此外,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三、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的配合
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们不仅能降糖,还有助于减轻体重;而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选择能够保护心血管的药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糖尿病的管理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也需要心理上的调适。长期用药可能让一些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患者应与家人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支持和鼓励,以更好地应对病情。
定期检查与随访。除按时服药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检查内容通常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结语
正确使用药物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合理用药,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