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疾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值得推广?

2025-05-09 10:36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杨诗含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牙齿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承担着咀嚼食物的功能,还与发音、面部美观密切相关。然而,牙体疾病(如龋齿、牙周病等)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幸运的是,大多数牙体疾病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值得推广的牙体疾病的预防方法,帮助大家守护口腔健康。

  一、正确刷牙: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刷牙是预防牙体疾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许多人并未掌握正确的刷牙技巧,导致清洁效果大打折扣。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建议选用软毛牙刷,这样能够避免对牙龈和牙釉质造成损伤。牙膏方面,应挑选含氟产品,因为氟离子和牙齿中的钙离子相结合可增强牙齿抗酸蚀的能力。在含氟牙膏的选用上要留意含氟量,国家标准规定,总氟量需大于等于牙膏总重量的0.04%,且小于等于0.15%;可溶氟或游离氟必须大于等于0.04%。通常使用含氟量为0.11%的牙膏即可,如果牙菌斑较多且严重,可以使用含氟量为0.14%~0.15%的牙膏,刷一个月后牙菌斑会显著减少,坚持刷3个月,牙菌斑就会消失不见。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齿呈45°,轻轻按压牙龈边缘,以小幅度水平颤动的方式清洁牙齿表面。每次刷牙至少持续2分钟,确保每个牙面被清洁到。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晚上刷牙尤为重要,因为夜间唾液分泌减少,细菌更容易繁殖。

  二、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许多牙体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定期口腔检查能够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检查频率:婴幼儿第一颗牙萌出6个月内,家长应带其首次检查。之后,低患龋风险每半年一检,高患龋风险每3个月一检。学龄前儿童(3~6岁)每3~6个月检查一次,学龄期儿童(6~18岁)每6个月一次。成人也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问题。有怀孕计划的女性孕前全面检查。正畸等高龋风险患者每3个月一检,牙周病患者根据牙周炎症和菌斑控制情况每3~6个月一检。

  专业清洁:定期洗牙(洁治)能够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预防牙周病。一般建议一年洗一次牙,对于牙结石较多的人群,建议每半年洗牙一次。

  三、合理饮食:减少致龋因素

  饮食是影响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高糖饮食是龋齿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护牙齿健康。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含糖饮料和甜食的摄入,尤其是黏性糖果,它们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为细菌提供养分。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能够刺激唾液分泌,帮助清洁牙齿表面。

  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是牙齿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牛奶、奶酪、鱼类等食物是良好的钙来源。

  四、医学手段应用:增强牙齿抗酸能力

  氟化物涂膜:对于龋齿高风险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可以定期到口腔门诊所进行氟化物涂膜,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窝沟封闭:牙齿有时会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例如窝沟较深的情况。窝沟封闭就可用于预防这种结构缺陷可能引发的问题。不同年龄段针对不同牙齿进行窝沟封闭。在3~4岁左右(对于评估为高患龋病风险的孩子甚至2~3岁就可以),建议对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因为乳磨牙的窝沟龋齿发病率相当高。当孩子6岁左右时,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此时应进行一次窝沟封闭。而到了12岁左右,7号恒磨牙(即第二颗恒磨牙)萌出,这个时候要给孩子进行第二次窝沟封闭。

  正畸:当牙齿存在拥挤、错位等排列不齐的问题时,容易引发口腔疾病,正畸能够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而且,正畸治疗对恢复口腔正常生理功能也大有裨益,例如它可以改善咀嚼效率,让食物能被更好地研磨,还能促进口腔清洁。

  牙体疾病的预防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通过科学的口腔护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定期口腔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牙体疾病的发病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