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大挑战:如何有效避免压疮?
黄玉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压疮(也叫褥疮、压疮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群体中,其发生率较高,严重时可引起感染、组织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压疮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预防压疮的发生、及时发现并治疗压疮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什么是压疮?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到持续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皮肤及其下层组织的坏死和溃烂。压疮一般发生在皮肤较薄、骨突出部位,比如骶尾部、髋部、踝部、肩胛部等。压疮的严重程度可根据损伤的深度和范围划分为I至IV级,甚至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二、压疮发生的机制
持续的压力。当皮肤和软组织长期受压时,局部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细胞无法正常代谢,逐渐引发组织坏死。
剪切力。剪切力是指皮肤和底下组织相互滑动的力量,常见于患者体位不当时。剪切力与压力结合时,容易造成血管受压破裂,进一步导致血液供应受限。
摩擦力。患者在床上或轮椅上频繁移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会损伤皮肤表层,使得皮肤变薄,失去保护功能,容易受到压迫和损伤。
湿度。皮肤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软,更容易受到外界压迫引起破损。例如,尿失禁或出汗过多时,湿气会增加皮肤破损的风险。
三、压疮的影响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较大、营养不良、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等都会使患者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此外,卧床时间长、身体虚弱的患者,尤其是脊髓损伤、重症患者等,发生压疮的概率更高。
护理措施的缺失。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压疮的发生与否。未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皮肤检查、护理操作不当、患者体位变动不及时等都可能导致压疮的发生。
环境因素。不合适的床褥、床单过硬或过软、缺乏透气性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皮肤的舒适度,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
四、如何有效避免压疮?
定期翻身和改变体位。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应定期翻身并改变体位,避免局部持续受压。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部分高危患者(如老年人、体弱者)可适当缩短翻身时间。通过改变体位,患者能够减轻部分身体部位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患者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尿失禁、出汗较多的患者。使用适当的护肤产品,如润肤霜,可以保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皮肤干裂和破损。
使用合适的床褥和垫子。选择合适的床褥和垫子可以有效分散身体受压部位的压力,减少皮肤长时间受压的风险。目前市面上有多种防压疮垫和床褥可供选择,例如气垫床、泡沫垫、气囊床垫等。它们通过提供均匀的压力分布,帮助预防压疮。
加强营养支持。合理的饮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和皮肤修复能力。对高危人群来说,如老年人、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确保摄入充足营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补充营养品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定期检查皮肤状况。高危患者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的压疮症状。一般来说,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受压区域的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发热、硬化等变化,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压疮的加重。
早期干预与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初期压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减压、局部清洁消毒或使用专用药膏、敷料进行处理。若压疮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更专业的护理和治疗,例如使用负压引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等。
患者和家属的教育。预防压疮并非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患者及其家属也应了解压疮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护理人员可教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并学习正确的翻身技巧,从而大大减少压疮发生的风险。
五、结语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护理挑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持续的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湿度等。尤其是对长期卧床的高危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增强预防意识,加强日常护理和管理,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保护。同时,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压疮,也是保证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