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路径优化探析

2025-05-09 10:36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杨崇国 广西河池市东兰国清中学

  摘要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班级氛围与学生成长。本文深入探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如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对学生心理与生活关注不足等,并提出创新策略。通过构建全面的学习管理机制、强化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推行民主管理模式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班级 管理

  作为从少年迈向青年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不仅伴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显著变化,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优良学习环境的重要职责。当前,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新要求。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推动管理理念与手段的创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是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部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方法陈旧

  初中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依然秉承传统的“标准化规训”思维,常运用过于传统的统一化管理手段,而容易忽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部分班主任刻意以统一的行为模板管理和塑造学生,无意中压缩了学生青春期个性表达的生态位。这种停留于行为层面的“一刀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展现,在压制表象问题的同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出现这些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错失了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契机,从而形成“表面服从-内在压抑”的双重困境。

  (二)忽略学生心理与生活需求

  当前教育环境下,升学竞争压力较大。初中班级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唯分数论”的价值取向容易导致新的教育失衡。部分班主任过于关注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需求。有些初中生在承受学习压力时,并未能及时从班主任那里获得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同时,在学生的饮食、睡眠及课余活动等方面,一些班主任的关注也显得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当教育场域上只剩下分数的刻度,容易导致学生“学业进步但心灵贫瘠”的异化发展。

  (三)班干部作用弱化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助手。班干部的价值不仅在于分担班级事务,更在于为全体学生提供“在参与中学习治理”的成长范式。然而,部分班主任为确保管理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对班干部的培养不足、授权不够。这种“代际权威”的路径依赖剥夺了班干部群体的成长契机,容易消解学生自治的可能性。班干部作用的弱化,不利于学生通过班级管理实践来强化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阻断了初中生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跃迁。

  (四)德育教育缺失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惯性驱动下,一些班主任存在“重智轻德”的价值偏斜,未能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将德育简化为升学竞争的“附属品”。由于在认知层面存在“主科(智育)-副科(德育)”的二元对立,一些班主任倾向于过分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品德教育的融入,未能将德育与学科知识教学巧妙结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塑造,缺乏一套系统而有效的引导机制,这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认知模糊、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等不良现象。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路径优化

  (一)完善学习成绩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精准学情分析。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系统收集并深入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互动、作业提交等多个维度的数据,精确识别学生的优势学科以及薄弱环节,从而为后续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习方法指导升级。邀请各学科领域的资深教师和学习专家举办学习方法分享讲座,并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方法研讨会。鼓励学生养成记录学习过程和定期复盘的习惯,帮助他们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第三,学科竞赛与拓展。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学术社团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等多样化的拓展活动。为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可以邀请高校学者和行业专家来校开设学科前沿讲座。同时,组建专业的导师团队,为参赛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助力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风采。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思想道德的养成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化。班主任应联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测评等互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心理现象的正确认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详细记录心理测评结果、咨询会话等关键信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追踪与关注。第二,挫折教育与心理韧性培养。班主任应通过极限挑战与团队协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勇气与毅力,增强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韧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野外生存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磨砺心智。此外,还可举办励志故事分享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应对挑战的能力。第三,道德教育创新化。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三)构建民主管理模式,提升协同管理效果

  第一,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优化。班主任应制定一套全面的班干部选拔标准,不仅看重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还强调其责任心等多方面素质。选拔过程将结合自荐、同学推荐和民主选举等方式,确保选出既优秀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班干部队伍。定期组织班干部参加专题培训,邀请资深班主任和管理专家传授领导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班干部的管理素养。第二,学生自主管理空间拓展。班主任应设立多个班级自主管理岗位,如图书角管理员、卫生监督员和纪律检查员等,鼓励学生主动申请并体验轮岗制度,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增强班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学生开展一系列自主管理项目,如组织学习小组互助活动、策划主题班会等,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深化家校合作,凝聚教育合力。应搭建一个功能完善的一站式家校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在线咨询和数据共享等功能,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成立家长教育指导中心,针对不同年级家长的需求开发系列指导课程,组织家长经验分享会,邀请教育成功案例的家庭分享育儿心得。应健全家校合作研究机制,邀请家长参与调研、方案制定和实施评估,组织策划家校共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性,推动家校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结论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传统管理方法的反思与创新,在学习成绩管理、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民主管理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能够全方位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不仅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在学业、心理、品德等多方面均衡发展,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探索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