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不用愁 中西医结合帮你“挺直腰杆”

2025-05-10 05:08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然而,面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必过于焦虑,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本文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挺直腰杆”。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与症状

  (一)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其主要病因包括:

  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容易发生破裂。

  外力损伤。长期弯腰、久坐、搬运重物等不良姿势或过度负荷会导致腰椎间盘损伤。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结构异常的遗传倾向。

  其他因素。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

  腰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下肢放射痛。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称为坐骨神经痛。

  麻木和无力。受压神经支配的区域可能出现麻木、刺痛或肌肉无力。

  活动受限。患者可能出现弯腰、转身等动作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

  二、西医治疗

  (一)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用于缓解肌肉痉挛;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用于促进神经修复。

  物理治疗。牵引疗法,通过牵引减轻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热疗和电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等,用于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康复锻炼,训练核心肌群,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拉伸运动,如猫式伸展、婴儿式等,缓解肌肉紧张。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开放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术,适用于复杂病例。

  三、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痹症”范畴,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有关。常用中药包括补肾壮骨类,如杜仲、牛膝、熟地黄等;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红花等;祛风除湿类,如独活、威灵仙、防风等。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常用穴位包括肾俞(位于腰部,具有补肾强腰的作用)、委中(位于膝后,是治疗腰痛的经典穴位)、环跳(位于臀部,可缓解坐骨神经痛)。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常用手法包括揉法(用于放松腰背部肌肉)、按法(用于按压痛点,缓解疼痛)、扳法(用于调整腰椎小关节,减轻神经压迫)。

  拔罐和刮痧。拔罐和刮痧通过刺激皮肤和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综合调理,标本兼治。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湿痹阻等因素有关,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西医则注重精准治疗,通过药物、物理治疗或手术直接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中西医结合治疗既治标又治本,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在缓解急性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物理治疗如牵引、热疗等能够减轻神经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等通过疏通经络、放松肌肉,进一步缓解疼痛和不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个性化治疗,提高疗效。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病因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采用补肾壮骨的中药;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采用祛风除湿的中药。西医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化治疗的优势,提高疗效。

  五、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同时,日常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蒋嘉诚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