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红绿灯”:心血管病的信号与预防

在人体内部,心脏日夜不停地跳动,为全身输送着生命的动力。然而,当心血管疾病悄然来袭,心脏便会通过各种信号发出警报,这些信号就如同交通信号灯中的“红绿灯”,提醒人们要关注心脏健康了。
一、心血管病亮起的“红灯”信号
(一)胸痛
胸痛是心血管病最常见且危险的信号之一,这种疼痛可能是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常位于胸部中央或左侧,有时会放射到左臂、颈部、下巴或背部,心绞痛引发的胸痛通常在运动、情绪激动等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出现,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若是胸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像被一块巨石重重压住,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是极其危急的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二)心悸
心悸就是人们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心脏在快速、不规则地跳动,或者是有停顿感,偶尔一次心悸,可能是因为喝了咖啡、浓茶,或是精神过度紧张、剧烈运动后,一般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如果心悸频繁发作,比如在安静状态下也会突然出现心跳异常,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那就可能是心律失常在作祟,像房颤、室性早搏等,需要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
(三)呼吸困难
日常活动中,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比如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或者夜间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坐起后才能缓解,很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肺部瘀血,就会引发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在休息时也可能会感到气短,这表明心血管病已经对心肺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心血管病的预防措施
(一)健康饮食
“病从口入”在心血管病的预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盐的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5g,因为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控制油脂摄入,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它们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要少吃甜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像西兰花、苹果、橙子都是很好的选择。全谷物食品如燕麦、糙米等,能为身体提供持久的能量,且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可替代部分精细米面。
(二)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规律的运动能让心脏更强健。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慢跑也是不错的方式,让身体微微出汗,以能正常说话为宜。游泳对关节压力小,能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另外,也可以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做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身体更好地消耗热量,维持正常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运动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三)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壁,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大大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病概率。因此,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举措,无论烟龄多长,只要戒烟,身体就会逐渐受益。饮酒方面,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男性每天喝啤酒不超过750ml,葡萄酒不超过250ml;女性喝啤酒不超过450ml,葡萄酒不超过150ml。尽量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四)控制体重
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肥胖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紊乱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可以通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体重是否正常,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正常范围在18.5~23.9之间。要保持健康体重,除了合理饮食和运动外,还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心血管病的信号就像心脏亮起的“红绿灯”,提醒人们关注心脏健康。通过了解这些信号,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更好地守护心脏,让它持续有力地跳动,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陆凤梅 靖西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