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持续,讲解服务宜疏不宜堵

2025-05-12 10:47 阅读
大江网

  这个“五一”假期,河南博物院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量游客,3日晚,河南博物院发布声明,表示馆方注意到有不少观众因在第三方平台购买所谓讲解加门票服务导致无法入馆,此类现象已严重影响公众合法权益和良好参观秩序,馆方已委托法律顾问予以取证。

  近年来,随着文旅行业的蓬勃发展,含“文”量十足的博物馆成了游客的好去处。走进当地的博物馆,看一看沉淀历史气息的文物,听一听有趣又有料的讲解,无疑是旅行途中的一场精神盛宴。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7200万人次。大流量之下,博物馆讲解服务普遍供不应求。一方面,预约馆方讲解难、排队时间长,另一方面,“非馆方”社会讲解“高价低质”、甚至存在欺诈、误导游客的情况……博物馆讲解被观众频频吐槽、投诉的同时,馆方也表示“饱受委屈”,因为观众权益受损,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馆方。

  博物馆有限的公共讲解资源,显然无法完全吸收强劲的文旅活力。一边是游客高涨的博物馆讲解需求,一边是有限的博物馆优质讲解资源,二者之间的不匹配,自然给社会讲解腾出了发展空间,这本身符合市场的规律。但倘若只是单纯抵制社会讲解,而无法及时提升馆方的讲解服务能力,最终只会导致越堵越添堵。

  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讲解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一些优质网红博主的独到讲解,对于博物馆的爆火出圈同样功不可没。比如曾经走红网络的天津博主高女士,将种种历史趣事讲成“单口相声”,既脑洞大开又不乏专业素养,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来讲历史、文物,其独树一帜的“相声风”讲解,吸引来无数网友围观。可以看到,相较于馆方的统一化讲解,这些社会讲解的另辟蹊径,为博物馆讲解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言以蔽之,博物馆社会讲解与馆方讲解,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文旅蓬勃发展的一体两面。应当看到,大部分博物馆讲解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讲解队伍规模有限,无法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社会讲解的出现,既可提供多样化的补充服务,同样也是倒逼馆方讲解提质增效的“鲶鱼”。2023年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就指出,“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指导,逐步建立所在地区博物馆社会讲解准入管理和监管机制,推动规范有序发展。”而在2024年,河南博物院也相继招募培训109名社会讲解员加入讲解队伍,尝试构建起集通史专业讲解、规范化社会讲解、线上预约讲解、志愿者义务讲解、智能讲解于一体的多元讲解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讲解,是连接博物馆与观众的一道重要桥梁,更是激发观众历史兴趣的灵魂。常言道“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对于社会讲解的治理,同样适用这个道理。应尽快完善社会讲解服务准入制度,疏通社会力量参与讲解的正规渠道,使社会讲解规范化发展,构建一个相互补充,规范有序的博物馆讲解格局,就一定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助力博物馆持续火热,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陈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