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让幸福“近在咫尺”
民有所呼,政之所向。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自今年5月10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进一步提高了婚姻登记的便利性。
结婚之事,人生大事。结婚,既是个人的喜事,也关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此次婚姻登记全面实现“全国通办”,新规不仅打破了户籍限制、简化了办理材料,还首次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制度化,必将让更多人享受婚姻登记改革带来的新便利,也让幸福更加“近在咫尺”、可感可及。
便民利民,破解“为爱奔波”的困境。自2021年6月起,全国陆续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2轮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9.2万对,这项变革有力打破了信息壁垒,缩短了时空距离,充分体现了政府治理的温度和效率。此次新规将试点经验制度化、改革成果法治化,通过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全国通办”,全面推动婚姻登记从“属地管理”向“全国服务”,从“跨省办理”到“全国通办”深刻转变。数据显示,预计每年减少数十万次奔波,节省社会成本超15亿元。
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折射出对个体幸福的深层关切。无论是材料“瘦身”,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文件,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实现“一键核验”;还是支持线上预审、错峰办理,让“排队两小时,办证五分钟”成为过去式;抑或倡导文明健康婚俗,积极提供结婚颁证仪式、集体婚礼等特色服务,引导年轻群体婚事新办简办。一项项新的改革之举,既是每一个服务细节的优化升级和人性关怀,更是顺民意、惠民生的与时俱进之举。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政策调整。其背后,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优化所倡导的“随人走”理念,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地各部门通过人脸识别、电子证照等先进技术,简化证明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了登记效率,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爱无界,证通办。婚姻,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当婚姻登记打破户籍围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本证件的“地理迁徙”,更是一个社会走向开放、包容与温暖的缩影。从这个意义而言,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无疑是一份“暖心礼物”,为爱情铺就了一条更加畅通无阻的“幸福之路”。(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