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你我同行,汇聚防灾减灾的“人民力量”
今天(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然灾害多样性、突发性、极端性日益突出,放大效应、连锁效应日益突显,打赢应对灾害的有准备之战和战略主动战,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每年举办的“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旨在持续呼吁各地区各部门推动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切实降低灾害风险,对个人提升防灾避灾能力发出倡议,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力量”。
灾害就是敌情,关口前移是关键。历史经验告诉人们,防灾减灾,更多时候考验的是“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防范能力,因此必须在“防”上夯实根基,在“治”上做足文章。一方面,要以数字技术为根基,运用好大数据平台,发展无缝隙、智能化的多灾种预报工作,开展各类事件风险分析和评估,真正从被动“遇见”灾害转向主动“预见”灾害,全面提高应对极端灾害事件能力。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必须细化完善应急预案、联动机制,开展有效、管用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特别是要根据灾害形势变化,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在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精准预置物资装备和力量队伍,做好人员搜救、工程救援、医疗救治等各类应急处突力量准备,切实解决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问题。
防灾减灾,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守护者”。从现实来看,防灾减不是专家或政府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的“必修课”。灾害来临时,一句正确的应急口诀、一次果断的逃生选择、甚至一个提前排查的隐患,都可能成为守护生命的“金钥匙”。对此,作为现代公民,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身防灾减灾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在思想上摒弃“事不关己”心态,时刻保持对潜在危险的警觉,将防灾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又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模拟演练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构筑起安全防线的“稳固基石”。
防灾减灾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的大事。让我们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把防灾减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源头上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不断厚植“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以“微行动”汇聚“大能量”,用“小细节”筑牢“大防线”,就一定能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江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