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被踩踏,垃圾扔麦田,谁在“暴力打卡”?
5月,成都环城生态区,麦田里一片金黄,正值小麦收割季。与此同时,金色的麦田景观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一大批市民打卡。
“我在麦田看到不少垃圾。”一名网友告诉记者,因一棵树,成都环城生态区隅上田园附近的麦田景观拍照很出片,在社交媒体上被誉为“麦田里最孤独的树”“成都版小喜洲”,不少人带着气球去麦田里打卡。但有人在麦田踩踏出小道,且留下不少垃圾。
成都天府绿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环城生态区农业项目的负责方。近日,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133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区里,有10万亩粮油产业带,据不完全统计,应该至少有20个“野生”网红点位。
一边是麦田丰收,一边是网红人气;一边是作物生长,一边是市井喧嚣。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


有人凌晨打卡
网红麦田被遗留不少垃圾
“这里有不少废弃气球。”一名网友表示,在环城生态区隅上田园附近,因麦田中有一棵孤独的树,不少人拿着气球在这里拍照,氛围感十足。随着这里越来越“网红”,麦田里也出现一道道人为踩踏的痕迹,同时出现了不少塑料垃圾,其中气球居多。

根据网友分享的地址,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不少气球分散在麦田中。同时一块“种植区域、禁止踩踏、损坏罚款”的警示牌倒在田坎上,一些麦田被踩踏出了道路。
一个地方一旦成为网红地,便会吸引源源不断的打卡者。“我早上4点起床,花了50块打车来拍照。”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热情打卡经历。

“我们没有具体统计过,应该至少还有一二十个这种网红点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网红打卡点不在最初的规划之中。农作物长成后,市民可能觉得比较新奇,适合拍照,经过社交平台的传播,便形成了“网红打卡点”。
该负责人还表示,环城生态区主要打造了7个农业示范区。这些场所的人流量相对要大一些。然而,对于整个环城生态带来说,10万亩连片的农田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具备成为网红打卡点的潜质。

网红麦田遭游人踩踏并非鲜见。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麦田、油菜花田等,一旦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很快就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曾发生过多起类似的“网红”景点争议。
-
网红打卡麦田1个月被踩得伤痕累累
今年4月,四川绵阳游仙区仙鹤镇帽儿山上的麦田遭游客踩踏破坏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摄影师朱先生称,他3月29日拍摄时画面中还是绿油油的一片,4月底拍摄时却发现明显的踩踏痕迹。

图源:央广网
承包这片麦田的农民唐先生坦言,一些游客不听劝阻在麦田里拍照,加上干旱的情况,才出现了航拍画面中的一幕。唐先生称,今年这种情况可能会对收成有影响,呼吁大家珍惜粮食。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则称,这是一个免费的打卡点,后续会考虑与承包户协商补偿事宜。
-
网友打卡安徽池州“孤独的树”踩坏庄稼
安徽池州的一棵被称为“孤独的树”的麦田景观因网络走红后,引发了一系列矛盾。这棵树位于2000亩麦田中,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网红打卡地,但大量游客涌入导致周边农田被踩踏损毁。

图源:央广网
-
广东“网红”稻田遭游客拍照时踩踏
2022年,广东阳江的一片金黄稻田成为“网红”打卡地。但有人游玩时,下田拍照、踩踏稻谷。当地村民表示,看到后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拍照没问题,但别踩坏庄稼。

-
曾有人在居庸关因拍照逼停列车
曾经一组专业摄影师拍摄的和谐号列车穿越花海的照片,让北京春日的居庸关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前些年甚至出现因拍照逼停列车,有的摄影师还不顾危险,爬到隧道口拍摄。


“毫无疑问,最本质的属性依然是农业生产。”对于市民打卡破坏稻田一事,成都环城生态区的负责人表示,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麦田越网红,打卡者越多,如何平衡网红流量与农业种植成为摆在管理方面前的难题。

人群在稻田聚集,难免会有零星踩踏农作物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垃圾遗留的问题也难以避免。就在今年3月,记者在成都地铁三元站附近的油菜花田,就见到了农作物被踩、垃圾遍地的场景。
原本的农田设计规划中,没有配套的打卡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市民进入农田打卡的需求。”上述负责人表示,管理部门后期会根据打卡点的热度,在部分点位增设游览通道、观景平台,引导游客有序打卡,避免踩踏农作物。

管理方设置的观景台
此外,管理部门还安排了垃圾清理人员,增设了安全文明的宣传标语、科普告示牌。特别是在农作物的花期或采收期节点,在热门打卡点位增派了安全管护人员、环境维护人员和志愿者。
更深层来看,包括“打卡”行为等在内的网红经济,正在考验乡村治理能力。既要保护好农作物,也要接住“流量”,把意外走红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机遇。
乡村的价值首先在于其作为生产空间的功能性。乡村发展,应遵循“春种秋收”的生存逻辑,尊重土地、敬畏农耕,引导流量更多更好为乡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