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逆势而上的底气何在——来自于都县纺织服装企业的见闻
近日,记者走进于都县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工厂,发现这个拥有3850家纺织服装企业的“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通过拓市场、重创新、促转型,承压前行,展现出县域产业的强大韧性。
2025中国赣州(于都)纺织服装国际直采会上,国外采购商与国内供应商在进行商务洽谈,对接订单。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摄
直采会架起国际市场“金色桥梁”
走进于都县上欧工业园的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来”),数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紧赶制来自墨西哥的订单。
“受国际环境影响,订单量一度下滑30%。”威来总经理肖辉说。作为一家2009年就开始专业从事服装外贸出口的本土企业,订单流失让公司经营压力陡增。
如何化危机为转机?4月7日至10日,于都县举办2025中国赣州(于都)纺织服装国际直采会。来自英国德本汉姆集团旗下的采购商,聚焦男装、女装、童装、牛仔及鞋帽等品类,与国内129家优质供应商,通过“一对一”洽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互相了解各自需求,积极展开商务洽谈。
在直采会上,威来积极寻求合作,陆续收获了5万件来自欧洲和中东客户的订单。“通过这次直采会,我们有信心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肖辉说。
为期4天的直采会,共有82家企业与英国德本汉姆集团达成订单签约,金额达4180万美元,未来3个月,预计总订单额将突破1亿美元。此外,于都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了英国德本汉姆集团和香港金寰国际有限公司在当地投资兴业,将分别建设国际服装智造产业园和绿色、智能水洗设备生产项目,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据了解,该县通过搭建展会平台,拓展“朋友圈”,帮助企业获取订单,2024年出口额达22.7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87%。
产品创新开辟订单“第二曲线”
面对困境,在离威来不远的江西仔衣库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仔衣库”)的破局之法则是不断创新。
采用保暖科技面料设计的暖宫暖腰牛仔裤、针对儿童学习姿势与健康成长开发的儿童学习牛仔背心,这是仔衣库“上新”的两件功能型产品。
“这两件产品是公司的‘爆款’,非常畅销,现在车间还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公司董事长肖日辉指着生产线上的产品说。
作为于都本土培育的“绿色科技+功能性牛仔服饰”创新型服装企业,仔衣库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引入智能化设备等方式,从材料、人体结构和设计等多个维度出发,研发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产品。该企业先后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商等。
“科技元素的融入,让我们的产品有了核心竞争力,订单量也非常稳定。”肖日辉说,创新驱动造就了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仔衣库有了底气。目前,该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数字赋能掀起柔性生产“效率革命”
走进江西翡俪文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翡俪文德”)“5G+”智慧工厂,记者见到了一套完整的智联生产设备,可实现裁片上线、成衣下线全程“不沾地”,订单完成情况在生产大屏上滚动更新。
翡俪文德是一家主营时尚女装的服装企业。时尚风向的快速转变,对服装品牌和工厂端的协同机制、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女装就是要求款式多、翻单勤、补单快。因此,要不断提升效率、优化出货时间。”公司负责人李健介绍,“为此,我们引入5G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结合MES、物联网等系统,依托集裁片、缝制、分拣、质检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全新智造生产线,生产周期缩短30%,成本下降15%左右。我们打造了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终端,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市场。”
在赢家时装的智能量体间,3秒钟就能精准测量身高、腰围等28种数据;江西卫棉纺织集团的少人、无人制造新模式走在行业前列;在兴雪莱,企业自主研发的“衣慧云”系统,给车间装上了“数字大脑”……
近年来,于都县以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已完成217家企业数字化改造。“接下来,我们将联动行业协会,通过提供市场信息与对接服务、搭建展销平台、强化金融保障等方式,进一步扶持相关外贸企业平稳发展。”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段先有说。
张盛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