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2025届毕业生上好“实习最后一课”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吴 双、晁 丹、李 林)5月7日,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会议室内,身着白衣的2025届医学毕业生整齐端坐。在他们面前,电子屏上“做苍生大医的实践和感悟”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这场特殊的“实习最后一课”,既是对临床实习生涯的总结,更是对医者初心的锤炼。

医德薪火传千载:精诚训育护苍生践初心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从岗前培训的第一堂白袍授予仪式,到毕业考核后的医德传承课,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把“立德”作为医学教育的根本。岗前培训的第一课堂上,临床老师寄语实习生,以此刻为起点,标志着新一代医学生正式从课堂走向临床,带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开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实践征程。在这堂“最后一课”上,呼吸科主任吴支喜对援鄂抗疫经历与感悟进行了分享——从逆行前的抉择与准备,到防护服里的“高温战场”,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素养,更须具备一颗待患者如亲人的爱心。
知行合一育良医:临床实践淬炼过硬本领
在针灸康复科学习了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协同应用的实习生蔡震宇,深刻领悟到了书中“筋骨并重”的治疗理念。57岁建筑工人李大叔行腰椎手术后遗留腰臀肌筋膜疼痛问题,蔡震宇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先用手法松解竖脊肌挛缩,配合冲击波治疗改善局部循环,同时特别设计“骨盆时钟”训练(现代康复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医院立足高素质临床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学生成长发展,从岗前培训到终期考核,形成“闭环式”管理,同时采取“名师跟诊-模拟实训-操作考核”的立体化培养路径,以学促长,实现技能跃升。近年来,实习生团队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类教学基地实习生临床能力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医院获得优秀实践教学基地,临床带教老师多人受到表彰,其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1人,“优秀带教故事”评比获奖6人,优秀实习管理干部6人,优秀带教老师12人。
这场毕业考核,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医学职业生涯的启蒙礼。期待全体实习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以考核为镜鉴,实现理论认知与临床决策的深度融合,以精湛医术与温暖关怀护佑百姓健康。“真正的医学不是在课本里,而是在患者的脉搏上。”优秀实习生代表孙元分享道。临床轮转是医学生成长的熔炉,带教老师则是点燃智慧火种的人。在肛肠科跟诊期间,龚华成主任手把手教他触诊肛周脓肿,边操作边强调:“肛门触诊需柔和,但更需体察患者疼痛,医术精进永远伴随着对生命的敬畏。”“每当我用所学的技术为患者缓解病痛,看见他们重展笑颜,我就更加明白何为‘苍生大医’”。
仁术薪火永相传:青春力量书写时代担当
在重症监护室不眠的监护仪红光里,住院部走廊此起彼伏的呼叫铃声中,临床实习的淬炼让年轻学子们触摸到生命的本质。正如实习生感谢信中所写:“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术,以及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们树起了好医生的榜样。”年轻学子们不仅习得了问诊叩诊的技艺,更读懂了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许多学子选择继续攀登学术高峰。本届毕业生考研多名学生被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学校录取。
还有许多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诠释“怀救苦之心”的使命担当:积极参与志愿者义诊服务、应急处置演练等活动,学习和带教传统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等,带动患者和家属共同强身健体,努力成为传统运动的推广者,从实践中理解关爱患者、服务社会的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医精诚精神。
这些身着白袍的年轻身影,以不同的轨迹画出同心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担当,让曾经在解剖台前庄严诵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人间星群。
接续奋斗启新程:大医精诚再谱杏林新篇
课程尾声,全体毕业生掌声雷动,许多学子眼中泛起泪光。“这堂课让我想起第一次为患者缝合伤口时颤抖的双手,想起导师教我‘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叮咛。”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甘恬同学哽咽道。
“最后一课”圆满落幕,身着白袍的学子怀揣理想与使命奔赴新征程。住院部大楼前,张仲景雕像静静伫立,见证着一代代医者从这里出发。
未来,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继续践行“医教融合、创新育人”理念,不断完善技能考核体系、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助力实习生顺利实现从知识储备到临床的跨越,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输送兼具扎实专业能力与深厚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让“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精神在医疗卫生事业扎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