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最高气温30℃,北京为何夜间突降大冰雹?

2025-05-14 09:47 阅读
新华社

白天酷暑夜间冰雹?气象部门解答冰雹成因

5月13日,北京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气。当天白天大部分时间,北京以晴朗高温为主,午后最高气温在30℃上下。然而傍晚开始,北京自西向东出现雷阵雨天气,一些地方出现短时大风和冰雹。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随手捡起的冰雹,并戏称为“天降鸽子蛋”,一些冰雹尺寸达到了4厘米。

为什么一天之内天气如此“割裂”?据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北京白天较高的气温为冰雹提供了热力驱动的上升气流,而高空冷空气与湿热气流的碰撞则构建了冰雹形成的“冰工厂”。这种“上冷下热”的剧烈对流,加上水汽与动力条件的配合,使得“白天较热,夜间降冰雹”成为可能。此类天气需密切关注短时临近预警,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这是5月1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拍摄的冰雹。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另据北京市气象部门介绍,一般来说,北京地区5月至6月期间是冰雹的高发期。这段时间处于季节交替阶段,下垫面逐渐回暖,高空仍受冷空气影响,很容易出现冰雹天气。

针对此次天气过程,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雷电黄色、大风蓝色和冰雹黄色预警信号。

受冷空气影响,13日后半夜至14日中午,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有3级左右偏北风,阵风6至7级,请注意防范。

应急与气象部门提示,冰雹天气期间,室外人员应及时到安全场所暂避,户外行车应及时在安全处停车躲避,妥善收置室外物品,避免砸损。农业、养殖业注意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雷电预警期间,户外人员应当远离高地和树木,停止高空、水上作业,切勿接触外露的铁锹、天线、水管、铁丝网、煤气管道等金属工具或物品。室内人员关好并远离门窗,避免使用电话和其他带有插头的电器。注意雷电活动可能伴随的短时大风、强降水和冰雹灾害。

同时,大风预警期间,应加强户外活动的安全管理,暂停举办有组织的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市民群众请注意出行安全,车辆、人员避免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临时搭建物或大树的下方停留。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