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技术再突破 成功自主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肖 冰、谢晓文)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于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勇攀高峰,不断刷新县域内心脏病治疗的新高度。继在南昌大学二附院专家指导下完成于都县首台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于都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凭借着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自主完成了第二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Micra VR)植入手术。这不仅是医院心内科技术实力的有力彰显,更为县域内高龄及高风险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曙光,让 “心” 希望在于都这片土地上持续绽放。

专家帮扶 种下希望种子
于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发展离不开上级医院的鼎力支持。在南昌大学二附院陈琦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该院成功完成了于都县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当时,80岁的谢爷爷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入院,动态心电图显示最长心脏停搏达3.16秒。在专家的精准指导下,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头晕症状显著改善,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术后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生,也为该院心内科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自主开展此类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级医院的帮扶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该院心内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通过现场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手把手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医院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医疗人才队伍。这种帮扶模式,犹如在于都县人民医院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让先进医疗技术在于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自主突破 彰显技术实力
在上级医院帮扶的基础上,该院心内科团队不断努力,如今已具备独立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的能力。近日,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自主完成了第二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Micra VR)植入手术。患者张爷爷,今年82岁,因突发晕厥紧急入院,检查结果显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心脏停搏达3.171秒。面对复杂的病情,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迎难而上,全面细致地评估手术风险,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国际先进的 Micra 无导线起搏技术。
手术当日,在副院长李琦的主持下,心血管内科团队精心筹备,对每一个手术环节都进行了严谨的讨论和细致的安排。在局部麻醉下,仅耗时约40分钟,便成功通过股静脉穿刺,将仅重1.75克、形似维生素胶囊大小的起搏器精准植入患者右心室。术后参数测试结果显示良好,患者恢复迅速,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且手术部位无切口、无疤痕,真正实现了 “无痕” 治疗。
构建带不走的队伍 服务百姓健康
上级医院的帮扶不仅提升了医院心内科的技术水平,更留下了一支 “带不走的队伍”。这支队伍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坚实力量。该院表示,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团队,才能真正让先进医疗技术长久地服务于当地百姓。在上级医院的指导和帮助下,该院心内科团队不断成长壮大,从 “输血” 到 “造血”,实现了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
于都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未来,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锚定学科前沿,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推动区域心律失常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科技成果,重获 “心” 生,畅享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