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降压:不用药的绿色疗法

2025-05-16 08:47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在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当下,高血压成为许多人关注的健康问题。长期依赖降压药,让不少患者担心起药物的副作用。而传统中医里的针灸,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另一种不用药的绿色疗法选择。

  一、针灸降压的原理

  从中医理论来看,人体的经络系统就像一张复杂的交通网,穴位则是这个网络中的关键节点。高血压常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有关。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使人体的内环境恢复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比如,当人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引发高血压时,对部分穴位进行针灸能帮助患者清泻肝火、平抑肝阳,使血压趋于平稳。

  现代医学研究也对针灸降压的原理进行了探索。一方面,针灸刺激穴位能调节神经系统,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比如刺激某些穴位可促使身体分泌更多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神经递质,让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另一方面,针灸还可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水平。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较大,针灸可调节这些激素的分泌,间接对血压产生调节作用。此外,高血压与精神紧张、焦虑密切相关,针灸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使身体处于更放松的状态,这对控制血压也有积极意义。

  二、常用降压穴位

  (一)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此穴是肝经的原穴,肝在中医理论中与血压调节紧密相关。刺激太冲穴能清肝泻火、疏肝理气,对因肝火上炎、肝气郁结导致的高血压效果显著。按摩时,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压,力度以有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每侧按压3~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二)太溪穴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它是肾经的原穴,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阴对肝阳有滋养和制约作用。刺激太溪穴可滋补肾阴,以制约过亢的肝阳,从而辅助降低血压。按摩手法与太冲穴类似。

  (三)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穴为诸阳之会,能升阳举陷、清头明目。刺激此穴位有助于调节头部气血运行,对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效果良好,同时对降低血压有辅助作用。可用手指轻轻按压或用掌心轻轻揉搓,每次操作3~5分钟。

  (四)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刺激它能起到清热泻火、调和气血的功效,有助于降低血压。按摩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每侧3~5分钟。

  三、针灸治疗流程

  (一)初次就诊

  患者可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针灸科,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高血压患病时间、血压波动情况、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日常用药情况等,还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适合针灸治疗并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二)选穴与消毒

  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准选取穴位进行针灸。穴位确定后,医生对针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一般使用碘伏等消毒剂,以预防感染。

  (三)针刺操作

  医生手持特制的针灸针,以熟练、轻柔的手法刺入穴位,达到一定深度。进针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轻微刺痛感,但很快会被酸、麻、胀等得气感取代。“得气”是针灸治疗起效的重要标志,医生会根据患者得气情况适当调整针刺手法和深度,例如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增强针刺治疗效果。

  (四)留针与行针

  针刺到位后,将针留在穴位内一段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留针期间,医生会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行针操作,即轻轻提插、捻转针灸针,以维持和加强得气感,更好地发挥针灸作用。

  (五)疗程安排

  针灸治疗高血压一般需按疗程进行,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具体疗程和频率会因患者病情轻重、身体对针灸的反应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多数患者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血压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相关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针灸作为一种不用药的绿色降压疗法,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但具体治疗方案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订和实施。广大高血压患者应该正确认识针灸降压的作用,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更好地管理血压,守护健康。

  秦莉 灵川县中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