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钱就能“拿到证书” “考试包过”是机遇还是陷阱?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机构承诺交钱后“包过”,是教学质量过硬还是暗藏诈骗风险?
近期,家住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王女士(化名)报警称,其在网络上缴费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却未得到任何服务,后又被以各种理由拖延退款,疑似遭遇诈骗。集美公安分局从该线索入手,迅速开展深挖彻查、组织警力跨省抓捕,全链条摧毁一个盘踞在外省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原来,为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王女士想报考普通话水平测试及教师资格证考试,为能有针对性地复习,她常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和备考经验。
今年1月初,王女士在浏览社交平台时,被一则“网友”的留言吸引。
“我是花了点钱通过考试才拿到的证书。”
“放心好了同学,交钱就可以考过。”
该网友以“真诚”口吻分享培训经验,推荐所谓“包过名师”,声称仅需缴纳800余元即可获取证书。

王女士联系对方推荐的“包过名师”后,在“包拿证书”“安排特殊考场”“单独批卷”等话术诱导下,分两次转账共计4000余元,并报名了相关考试。
然而,转账后该机构并未提供任何培训及学习资料,老师还常常“消失”。王女士遂提出退款,对方却以“打款账户有问题”“已寄送学习资料”等借口数次推诿。

3月21日,王女士向集美警方报案。
接到报警后,集美公安分局通过核实取证、深入研判,发现该“培训机构”实为有组织的公司化运作的诈骗团伙,随即展开深入侦查,进一步摸清其组织结构及作案模式。
4月15日,集美公安分局联合市局侦查中心、巡特警大队、侨英派出所,出动警力赴外省某市捣毁诈骗窝点,抓获包含股东、主管、业务员等层级的17名犯罪嫌疑人。5月5日,通过持续深挖,再度收网抓获8名团伙成员。
经查,犯罪嫌疑人单某、仝某、苗某平日不务正业,利用普通话薄弱群体的考试需求设计骗局。2024年8月,三人成立虚假教培公司,招揽魏某、范某等主管及10余名业务员。
“该团伙主要针对报考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教师资格考试等群体,通过社交媒体软件发布引流信息,打着‘包过’的噱头,分批次收取报名费、审核费、课程费等费用。”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刑侦大队四级警长刘斌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团伙收取报名费后,实际并未提供任何培训,同时要求考生不得私自查询考试成绩,在考生查询成绩发现未通过考试后,以考生个人原因、违规操作等方式拒不退还培训费用。
目前,该诈骗团伙25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
不要轻信各类考试“包过”“内部答案”“改分”“代考”“办证”等虚假承诺,坚信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和正规途径才能取得真实有效的资格证书。报名考试、查询信息、获取资料等都要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也不要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遭遇诈骗,一定要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