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扶残助残,让“春天的事业”更温暖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1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受表彰的全国自强模范和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国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致以问候。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口数量达8500万人。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让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不断迸发生命的光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回眸历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进入新时代,我国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从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工作机制,到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逐步完善,不断织密了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再到加大残疾人教育、就业、消费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无“碍”公共设施,为残疾人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一系列暖心、走心的举措,持续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托起了他们“稳稳的幸福”。据《2024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就业方面,2024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14.4万人,新增51.2万人。社会保障方面,2748.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6.1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
爱心没有起点,关爱没有终点。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既是党和政府的施政所向,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持续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法律援助、无障碍建设等“枝叶小事”,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让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进一步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呵护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浓厚社会氛围,每一个公民都要伸出“友爱之手”,为他们提供一片遮风挡雨的树荫,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真正让“助残之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前行之路。
生命因爱而生,世界因善而美。尊重、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只要顺应广大残疾人的新期待,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和“你我他”的爱心奉献,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就一定能让“春天的事业”更温暖。
(江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