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舞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作用研究

2025-05-17 04:00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吴芳 北京舞蹈学院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教育舞蹈是丰富社区群众日常生活,提高社区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要艺术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背景下,社区教育舞蹈以简单易学和强身健体等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且社区教育舞蹈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舞蹈还可以传递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本文皆在探讨社区教育中舞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够助力打造更加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

  一、社区教育平台中的舞蹈实践模式

  当前社区教育平台中可操作、可评估、可推广的舞蹈实践模式大体可归为三类:功能康复导向型、审美体验深化型与社交协作生成型。

  功能康复导向型模式以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与关节灵活性为核心,强调身体重构与机能激活的双向联动。在该模式下,舞蹈课程设计高度依托运动医学与老年生理特征数据,课程内容由专业人士(如康复治疗师与舞蹈教师协同)制定,节奏设置稳定、动作轨迹可控,主张低冲击、重复性强、节律感明确的动作组合。常见课程包括步态稳定操、肩颈舒展舞、核心力量平衡舞等。此类模式适用于体能基础较弱、曾有跌倒史或关节功能障碍的老年群体,具有明确的医学辅助效应,在干预性舞蹈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审美体验深化型模式强调舞蹈作为艺术行为对老年人内在情绪结构、文化认知与表达愿望的多维重塑功能。该模式并不聚焦身体康复,而以舞蹈美感体验为路径,推动老年人构建个体审美价值,强化自我表达与艺术参与。教学形式多采用创编性结构,舞蹈题材涵盖民族民间舞、节令仪式舞或社区文化特色舞,注重身体语言的象征性与故事性表达。在场景组织上,该模式经常结合节庆展演、社区文艺节等载体,使老年人不只作为接受者,更以创造者身份参与文化生产,实现文化归属与身份认同的双重生成。

  社交协作生成型模式以构建稳定社交网络、激发人际信任机制与强化群体认同为核心目标。其典型特征为教学组织中嵌入大量互动性任务,如两人配合、小组轮换、队列编排与合作表演等。该模式下,舞蹈不止是自我表达工具,更演化为社会行为场景。教师通常采用引导式教学策略,以非等级化结构消除焦虑感,并设置多样化沟通节点(如课间交流、学员反馈讨论等),激活老年人社交动力,消解孤立感与边缘化体验。

  二、社区教育中舞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调节肺通气功能以提升呼吸耐力水平

  呼吸系统作为维持基础生命代谢的核心模块,在老年阶段极易因肺泡弹性下降、呼吸肌群衰弱及气道反应性增强等因素而导致通气效率降低,进而引发气促、胸闷及运动不耐受等临床表现。舞蹈训练中动作的节奏性配合呼吸节律的同步控制,可形成一种自然的呼吸牵引机制,增强胸廓扩张幅度;促使辅助呼吸肌群协调参与,从而扩大肺通气容量。与常规静态呼吸操不同,舞蹈情境中的节拍引导和动作牵动可诱发主动式深呼吸行为,尤其在腰部回旋、上肢延展与跨步旋转等环节,对肺下叶气体交换区域的激活作用显著。相关测量数据显示,参与舞蹈课程超过12周的老年人,其呼气峰流速(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均呈现上升趋势。该机制有助于改善慢性低通气状态,增强机体耐力储备,为预防与延缓呼吸系统衰退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

  (二)强化身体空间感知以改善平衡与方向控制能力

  空间感知系统是人类执行复杂肢体任务时依赖的基础感知结构,包含对自身体位、运动轨迹与环境参照点的实时感应。进入老年阶段后,前庭功能衰退、关节本体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及小脑调控效率减弱,容易对环境变化反应迟缓,严重时甚至演化为跌倒高风险状态。舞蹈训练在空间使用维度上具备高度动态特征,其队形变化、方向切换与节拍时序要求个体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维度空间信息整合。尤其在立位步伐转换、躯干旋转交叉与方向反向步移等舞段中,可显著激活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三者间的协同机制,从而强化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位移识别能力。实证观察中,长期参与舞蹈训练的老年人,其姿态控制能力显著优于未训练组,表现为闭眼静立测试时重心波动幅度较小,身体侧倾反应时间更短。

  (三)启动情绪再加工机制以降低慢性心理疲劳

  情绪再加工是指个体对已有情绪体验进行认知性转化与表达性修复的过程。老年人因社会关系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减缓及自我意义感弱化,极易陷入长期的情绪耗竭状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行为迟缓与情感麻木。舞蹈活动所构建的身体-情绪表达通道,能有效引发情绪图式的唤起、转换与释出。在群体性舞蹈实践中,个体在被动模仿与主动创作的交替之间,完成对情绪事件的形象化表征,进而达成情绪能量的再分配。研究指出,特定舞种中情绪导向性动作(如上扬手臂、闭眼旋转、脚尖起伏等)具有诱导脑区中线系统激活的神经心理效应,有助于构建积极情绪偏好与情绪恢复力。

  三、结语

  本文围绕舞蹈在社区教育平台中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多层次促进作用展开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了舞蹈活动在身体功能恢复、认知系统激活、情绪调节优化及社会关系构建等方面所展现的独特价值,其价值不应被简化为健康补充形式,而应上升为教育介入与社会治理的关键模块之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