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中职历史与幼儿文学故事的叙事共生——以《中古时期的亚洲》为例
单雅雅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
摘要: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根据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数字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中职学校应结合中职历史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文学故事课程,开发跨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合历史资源与幼儿文学创作的能力。本研究以《中古时期的亚洲》为教学案例,紧扣历史课程标准中五大核心素养,探索AI技术赋能中职历史与幼儿文学课程的叙事融合路径。实现“历史思辨+幼教叙事”的专业素养双提升,为学前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范式。
关键词:AI创作 中职历史教学 学前教育 幼儿文学创作 跨学科
一、引言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从工具辅助转向深度赋能。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数字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要求教育者将技术工具与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需探索技术与人文的协同创新模式。笔者身为一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历史老师,深耕一线教学领域,在学校智能“融创”系列课程的背景下,深入挖掘AI智能教学模式。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跨学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将以世界历史教材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为例,借助AI技术构建“历史素材→文学转化→童趣叙事”的递进逻辑,探索两大学科的共生路径。
二、AI赋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的设计理念
(一)结合专业特色确立教学目标
依据《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历史知识学习与幼儿教育实践需求相结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历史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内容抽象、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如在《中古时期的亚洲》的历史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阿拉伯帝国、日本等中古亚洲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脉络,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故事创编、叙事共生和语言表达等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助力历史教学创新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历史学科知识传授与专业素养培养的双重目标。
(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利用AI技术主动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了解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童话故事,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做一个简单的故事概述,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AI技术手段制作历史故事视频。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对中古亚洲历史的独特认知。
(三)突出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AI技术的应用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与历史教学内容主旨和学前教育的培养方案紧密结合。通过AI技术手段辅助故事创作、视频制作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可视化的视频作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
三、AI技术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AI助力课前预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古亚洲”历史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围绕《国王山鲁亚尔和宰相女儿山鲁佐德》《辛巴德航海历险记》《阿拉丁神灯》《鉴真东渡》四则故事,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利用AI技术手段制作2~5分钟的视频。学生可以通过AI技术生成动画,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录制视频,再后期借助AI融入特效。学生完成视频制作后,上传至学习通平台,相互观看学习,教师观摩点评后,提出建议。小组进行修改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此环节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具备的故事讲述与多媒体制作能力,利用AI技术降低视频制作门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部分学生利用AI绘图工具快速生成了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将故事中的描述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使故事场景更加生动;AI文本一键转换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配音选择,学生通过自主配音和后期特效增强了视频的趣味性。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前了解了故事背后的历史信息,还锻炼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案例二:AI辅助课堂展示,深化知识理解
在课堂教学“史海拾贝人”环节,小组1、2、3选派代表分享课前制作的视频,并结合视频内容探究故事背后折射的历史信息。例如,在分享《辛巴德航海历险记》的故事视频时,学生通过AI搜索功能查找阿拉伯帝国时期世界各地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等资料,结合文本和视频内容再现阿拉伯帝国对外交往频繁、商业贸易繁荣和文化多元的历史现象。同时,因为《辛巴德航海历险记》取材于《天方夜谭》,里边提到了很多虚构、在历史情境中未曾出现的景象。在此之前,学生若要理解这些虚构的形象,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而现在,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在AI工具中输入指令,即刻生成目标内容。AI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展示更加丰富多样,学生通过视频分享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增强了历史学习的直观性。AI搜索功能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丰富的历史资料,拓宽了学习视野,提升了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中古亚洲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三:AI驱动课后创作,培养综合能力
笔者在课后作业环节设置了必做与选做两个内容。必做题的设置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而选做题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历史纵横和拓展阅读内容,利用AI辅助创编一则600字左右的童话故事。该作业设计将历史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故事创编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完成此项作业,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历史知识,还锻炼了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和文学创作能力,实现了历史学科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为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AI赋能历史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AI技术的应用将历史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通过故事创作、视频制作等任务,使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同时,学生通过史料收集、分析、故事创编等活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还提升了学生的多媒体制作、文学创作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现了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
(二)教学反思
虽然AI技术为教学带来诸多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目前,AI技术手段和AI创作开发还不够成熟,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的AI教学资源相对匮乏,AI生成的信息可能会出现准确性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历史时空错乱的现象。对于此类现象,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谨慎甄别,且部分教师对AI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和教师培训。
五、结语
AI技术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历史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中古时期的亚洲》具体教学案例的实践表明,AI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专业技能,推动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AI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克服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完善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