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南康区全面开展标准化地名建设 “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5-05-17 04:52 阅读
江西日报

  本报赣州讯 (全媒体记者陈璋 通讯员饶红霞) 如今,走在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的老巷子里,新立的路牌与斑驳的古墙相映成趣,往来的游客不再为“找不到目的地”犯愁。在龙华镇的爱情“打卡”点,特色地名标识牌吸引着情侣们驻足拍照。龙回镇布谷寨国家航空飞行营地,命名与鸟有关,让当地低空经济产业为更多人所知。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是南康区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地名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南康区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创新打造“地名+”模式,将命名、设标、上图等工作与扩大地名品牌效应深度融合,打造唐江镇、龙华镇、龙回镇等省市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试点区域,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书写着乡村发展新篇章。

  走进南康区的乡村,标准化地名建设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今年,该区77条乡村道路迎来了正式命名。“这些名字并非随意而定,而是邀请地名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研讨,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确保命名与乡村规划、本土文化完美契合。”南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村牌、路牌、公共服务设施指位牌也纷纷“上岗”,300余块乡村道路、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1万余块村居院落门牌,不仅成了村民的“指路明灯”,更成为便民服务与地名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以村BA、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为契机,南康区动员网格员、志愿者和农户,将民宿、农家乐等惠农助农兴趣点采集上图。如今,3个试点区域已完成234条地名数据、366条兴趣点数据采集,实现精准导航,让地名服务深度融入物流下乡、智慧旅游等领域。

  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乡愁与文化记忆。为进一步保护与传承乡村地名文化,南康区深度挖掘“唐江故事”等乡村故事,依托村史馆、古村落等阵地进行展示,并由政协委员专题协商,为历史街区、红色名村的保护出谋划策。同时,《南康区地名志》等一系列权威地名工具书编纂完成,收录6630条标准地名词条,为地名文化传承筑牢根基。此外,由11名地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已参与180余条乡村道路命名更名工作,为地名注入深厚文化内涵。

  “地名不仅是标识,更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南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木匠之乡”“天下家居第一镇”“中国实木家居之都”这些响亮的地名标签,助力“南康家具”品牌价值突破700亿元,“南康木匠”成为特色劳务品牌。南康区还创新探索“地名+低空经济”“地名+电商”“地名+农产品”等模式,将龙回镇布谷寨国家航空飞行营地、龙岭镇电商共享供应链等乡村产业品牌与地名元素深度融合,并承接滑翔伞、村BA等国家和省级比赛,让无名小路变“网红”地标。

  从标准化地名建设到文化传承,再到产业赋能,南康区的“乡村著名行动”,让一个个老地名焕发新生,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