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赣鄱文化传世精品——《江右文库》编纂出版三周年回眸

2025-05-20 05:20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22年5月正式启动,2023年推出第一批成果,2024年推出第二批成果,2025年数据库免费向公众开放……在时间的卷轴上,《江右文库》正书写着赣鄱文化传承的史诗。

  盛世修史,资政弘文。《江右文库》是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包括“书目编”“文献编”“方志编”“精华编”“研究编”五编。三年来,累计出版300余册图书,推出数据库平台及“方志编”“精华编”“研究编”100余册数字化成果,其中《江右文库·方志编·通志卷(全26册)》《江右文库·方志编·府志卷(全80册)》两项成果入选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并荣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备受业界关注。

  高位推动 全面推进

  文脉千载,典籍浩瀚。

  我省是典籍资源大省,江西人所撰述的典籍汗牛充栋。据统计,目前可考江西历代作者1.7万余人、著述4万余种,存书1万余种。在《四库全书总目》收录的1万余种图书中,江西人的著述占比达十分之一;《四库全书》著录的3400多种图书中,江西人的著述有400多种,占比超十分之一。

  这些珍贵典籍,既是古代江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江西文明嬗变的历史见证,一字一句都是镌刻在赣鄱大地上的文化基因。

  梳理江西文脉,总结江西文化成果,意义深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江右文库》编纂出版工作。2022年5月,我省召开《江右文库》工作委员会暨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将《江右文库》建设成为培根铸魂工程、赣鄱文化标识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强省示范工程,打造成为彰显江西特色、展现江西气派、代表江西形象的文化经典。《江右文库》编纂出版工程被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编纂团队多次赴外省进行专题调研,学习、借鉴其他省域文库的成功经验,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并努力反映最新成果、时代要求,展示江西作为“文献之邦”的整体文化面貌。

  三年来,《江右文库》编纂坚持“开门修文库”,广聚省内外英才。400余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文库编纂工作,100余名编辑出版、数字化建设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文库编辑出版及数字化工作,既为江西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夯实人才基础,也为高质量完成《江右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提供骨干力量。

  “我觉得《江右文库》编纂出版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订立了合适的体例,组织了专业的队伍,有了先期成果,成功的把握比较大。”《江右文库》编纂委员会副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杨忠在一次座谈会中说道。

  一路生花,佳音频传。记者获悉,最新一批成果将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

  守正创新 匠心铸造

  瓷青色的封面、立意深远的铜镜图案、四色彩印的内文、典雅的装帧。前不久举办的首届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批《江右文库》最新成果备受关注。

  “全面性、研究性、科学性、创新性是编纂《江右文库》的四大原则。”《江右文库》编辑部主任游道勤介绍。全面性方面,设置“书目编”以全面、系统摸清家底,设置“文献编”“方志编”以最大限度收录现在江西辖区内的历代文献;研究性方面,如“研究编”中,根据新的考古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对《江西通史》进行修订;科学性方面,在编纂出版过程中,编辑部非常重视学习借鉴,多批次前往湖南、湖北、江苏、山东、福建等地调研《湖湘文库》《荆楚文库》《江苏文库》《齐鲁文库》《八闽文库》的编纂出版情况,吸纳其他省域文库在编纂出版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性方面,编纂团队颇具匠心。如《江右文库》装帧选用江西具有深厚底蕴、知名度高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封面主体图案以传统瑞兽镜的形式巧妙呈现,其中虎、凤、鹿、龙四瑞兽源自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伏鸟双尾青铜虎、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当卢纹饰、白鹿洞书院鹿元素、景德镇瓷器青花龙纹,生动诠释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右文库》还在“文献编”“方志编”中采用彩色印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书面貌,极大地提升了文库的品位,改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尤其是《江右文库》数据库,采用最新古籍数字化技术,实现全存储、全检索、全还原、全运用。目前,该数据库已向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大学图书馆、南昌市图书馆等省内馆藏机构开通访问权限,读者无须注册即可便捷查阅,实现《江右文库》数字化资源开放共享,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借助数据库,阅读古籍没有障碍了。”5月18日,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江西省图书馆登录《江右文库》数据库页面翻阅文献资料时欣喜地说道。

  万卷工程 任重道远

  三年倏忽,白驹过隙。围绕“三年见成效、六年成规模、十年出精品”的编纂目标,《江右文库》这项万卷工程,仍任重道远。

  目前,《江右文库》已启动“文献编”编纂,从现存1万余种著述中选录300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著述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包括经部400余种、史部800余种、子部800余种、集部1000余种,力争在2028年完成“文献编”主体项目的出版工作,呈现“文化江西”的总体面貌。同时,《江右文库》已全面铺开“精华编”编纂,将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经典古籍整理本,如出版《江西诗徵》等15种图书。据介绍,《江右文库》还将在2至3年内出版《江西书院史》《江西陶瓷史》《江西诗学史》等通论性质的专题文化史,对我省特色文化的创建、发展、演变、传承等情况作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呈现赣鄱文脉整体面貌和独特魅力。

  为更好地展示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风貌,《江右文库》将于2026年开始陆续出版江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约60册),建立一座纸上江西名人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为让更多人通过“指尖”就能“一览千年”,下一步,《江右文库》还将上线小程序,力争在2026年实现纸本出版与数字上线同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悦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