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2025-05-20 07:48 阅读
当代江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将“带头过紧日子”写入党政机关应当遵循的原则,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规定,规定之细、约束之严,前所未有。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条例》的颁布实施释放了鲜明的信号,意在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就是要坚持以上率下、从细微处入手,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风是形象,也是力量,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兴衰,关乎事业成败。公务接待超标、公务用车违规、会议活动铺张浪费,这些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实际危害不可谓不大、负面影响不可谓不深。

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一个著名的“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讲道,1949年,有一位将军主张部队要增加薪水,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5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毛泽东同志说,这恰恰是好事,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过紧日子是要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紧日子”里面同样出政治。

前段时间,各地发布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报告,晒出“三公”经费账单,多个省份压减费用达到数十亿元。把钱花在刀刃上,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上,用实际行动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贯穿在日常工作中。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提倡过“紧日子”,首先紧的是各级党政机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中央部门带头将“紧日子”过成了平常日子。

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不仅有助于把更多“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还能倒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过好紧日子,既能减少资金浪费,客观上也能为基层减负。比如,依托公务活动“扫码用餐”改革,多地一年公务接待费用显著下降。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让资金和力量都向实干汇聚、向效率汇聚,方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过紧日子,不在于一时一事,而在于常态长效。从简化公务接待、严格经费报销、杜绝请客送礼等点滴小事抓起,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流程等重点领域推进,切切实实精打细算、节用裕民,才能真正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作者 | 康勤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