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2025红色体育大会侧记

2025-05-22 04:59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红动江西”红色运动会上,运动员参与“红土地上收南瓜”项目。

  五月的瑞金,草木葱茏。5月17日,2025红色体育大会在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广场拉开帷幕,奥运冠军、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相聚这片红色沃土,共赴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盛会。

  作为大会亮点,“从战火到圣火——中国体育腾飞之路”红色体育文化展览在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开展。展览以“战火中艰难起步”“星火中坚毅前行”“圣火辉映体育腾飞之路”“中华体育精神熠熠生辉——金牌献给祖国”四个篇章依次铺开,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将中国体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手稿、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使用的观察镜、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纪念奖杯、1981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纪念奖杯、多名中国奥运健儿捐赠的奖牌等大量珍贵体育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国体育事业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中国体育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成为参会者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窗口。

  当日,“红动江西”红色运动会在瑞金市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开赛。来自长征沿线部分地区特邀代表队及江西11个设区市的代表队,在“抢救伤员”“挑粮上井冈”“红土地上收南瓜”“飞夺泸定桥”等融入革命历史场景的团体项目中展开竞技。比赛既展现体育竞技风采,更让运动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抢救伤员”项目是抬担架接力跑,四人一组的队员们抬着担架健步如飞,在50米赛道上演绎“生死时速”。河南省代表队的小伙子们冲过终点时,汗水已浸透后背,但脸上洋溢着笑容:“抬的不是担架,是当年红军战士的担当。”

  6×60米接力赛“挑粮上井冈”则将时光拉回井冈山斗争时期,麻布粮袋里20公斤重的“粮食”,让运动员真切体会到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宜春市代表队教练员周正晖感慨道:“扁担挑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这正是红色体育的魅力所在。”

  “每个项目都是一堂流动的红色教育课。”南昌市代表队的张从能表示,红色运动会将体育竞技与情景体验深度融合,实现了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创新转化。

  下午的红色体育文化座谈会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传承红色体育文化,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开深入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瑞林以《红色体育文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为题,深刻阐述红色体育文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并提出四条实践路径;赣南师范大学教授叶云明以《苏区体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及其重要价值》为题,总结苏区体育积累的宝贵经验,阐述其对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深远意义。专家们一致认为,瑞金应挖掘资源优势,推动“体育+文旅”融合,让中华体育精神赋能时代发展。

  同期举行的“筑梦青春,闪耀未来”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在瑞金市思源实验学校掀起热潮。在风雨篮球场,“我是大力士”“旱地龙舟”等趣味体育游戏正在进行,奥运冠军奚爱华、林清峰齐上阵,与同学们组队竞技。林清峰在“我是大力士”比赛中指导学生掌握发力技巧,奚爱华则在“旱地龙舟”中与同学们喊着号子齐头并进,现场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分享会上,奚爱华讲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与队友在最后500米逆转夺冠的经历:“低谷时支撑我们的,是永不放弃的信念和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担当。”她鼓励学生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以拼搏姿态面对困难。林清峰则现场示范科学健身动作,寄语青少年在运动中培养挑战勇气,在操场上绽放青春活力。

  学生刘子轩听完后激动地说:“奥运冠军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拼搏,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从展览文物到赛场实践,从专家研讨到校园互动,中华体育精神正以生动的方式走进人们的心中。这场始于红土地的盛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征 文/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